过氧化氢灭菌生物指示剂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01 16:02:55 阅读量:2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过氧化氢灭菌生物指示剂测试详解

在医疗灭菌、制药生产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等要求无菌保障的领域,低温灭菌技术因其对热敏感器械处理的优势而广泛应用。其中,基于过氧化氢的灭菌技术(如汽化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离子体)已成为关键灭菌方式。为确保其灭菌过程的有效性,生物指示剂测试作为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质量控制角色。

一、 过氧化氢灭菌的基本原理

过氧化氢灭菌的核心机制在于其强大的氧化能力:

  • 活性物质产生: 灭菌过程中,过氧化氢在特定能量(如等离子体、热量)激发下,分解产生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等物质。
  • 微生物灭活: 这些活性物质能迅速破坏微生物细胞的关键结构,包括细胞膜、酶蛋白(尤其是含巯基的酶)以及遗传物质(DNA/RNA),从而实现高效的杀灭作用。
  • 低温高效: 相较传统高温高压灭菌,该方法能在较低温度下(通常在40-60°C范围内)达到灭菌效果,特别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精密器械和电子设备。
 

二、 生物指示剂的核心作用与原理

生物指示剂是将特定种类、高耐受性的标准微生物孢子定量负载在特定载体上制成的标准化用品。其核心价值在于直接挑战灭菌过程的致死能力。

  1. 挑战微生物的选择:

    • 首选菌株: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因其对过氧化氢灭菌具有极高的固有抵抗力,被国际标准(如ISO 11138系列)指定为过氧化氢低温灭菌系统验证和常规监测的标准化挑战微生物。
    • 耐受性依据: 该菌株的芽孢结构致密,含有特殊的小分子酸可溶性蛋白,代谢处于休眠状态,使其对包括过氧化氢在内的多种灭菌因子展现出卓越的抵抗力。
  2. 生物指示剂的构成:

    • 孢子载体: 标准数量的孢子(通常设定为1 x 10⁵至1 x 10⁶)被均匀、稳定地定植在惰性载体(如滤纸条、不锈钢片或塑料棒尖端)。
    • 保护结构: 载体置于对灭菌因子通透性良好的保护壳内,确保灭菌介质能充分接触孢子,同时防止机械损伤。外壳材质通常耐受过氧化氢腐蚀。
    • 培养基安瓿: 包含专门的液体复苏培养基(如含pH指示剂的胰酶大豆肉汤)。
    • 激活与读取机制: 使用者通过按压外壳或专用支架挤压内藏的培养基安瓿,打破安瓿使培养基浸润孢子载体,随后放入培养设备进行培养。结果可通过培养基颜色变化(比色法)或测量荧光强度(荧光法)判读。
  3. 工作原理:

    • 模拟挑战: 将生物指示剂置于灭菌负载中最难灭菌的位置(如管腔器械内部、器械关节缝隙、灭菌柜角落)。
    • 经受灭菌循环: 生物指示剂经历完整的灭菌循环。
    • 培养复苏: 灭菌循环结束后,立即激活生物指示剂进行培养。
    • 结果判读: 培养后:
      • 阳性培养(生长): 培养基变色或检出荧光,表明灭菌过程未能有效杀灭所有挑战孢子(灭菌失败)。
      • 阴性培养(无生长): 培养基保持原色或未检出荧光,表明挑战孢子已被完全杀灭(灭菌过程有效,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三、 生物指示剂测试的意义

  • 直接验证灭菌效能: 提供微生物学证据,证明灭菌过程能够杀灭最具抵抗力的微生物。这是物理参数监控(温度、浓度、时间)的必要补充。
  • 确认灭菌柜性能: 用于新灭菌柜的安装确认、设备的重大维修或改造后的性能再确认。
  • 日常灭菌效果监测: 常规用于每个灭菌周期的负载监测,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
  • 程序开发与验证: 在新灭菌程序开发或现有程序变更时,验证灭菌参数的充分性。
  • 识别灭菌失败: 及时发现灭菌过程中的问题(如设备故障、装载异常、包装不当)。
  • 遵循法规要求: 满足国内外医疗器械、制药GMP和相关灭菌标准(如ISO 10993-7, ISO 14937, ISO 11135, ISO 11138系列)的强制性要求。
 

四、 生物指示剂测试的标准流程

  1. 准备:

    • 选择: 选用经过严格鉴定和标定,符合ISO 11138-1和ISO 11138-3标准,且适用于特定过氧化氢灭菌工艺的生物指示剂。
    • 储存: 严格按照制造商说明在推荐条件下(通常是2-8°C冷藏避光)储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 恢复: 从冷藏取出后,按要求在室温下平衡一段时间再使用。
    • 记录: 记录生物指示剂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 阳性对照: 准备同批次未灭菌的阳性对照生物指示剂(用于证明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有效)。
  2. 布放:

    • 位置: 将生物指示剂放置在灭菌负载中最具挑战性的位置。通常需要多个点(如灭菌柜的上层前部、下层后部、靠近进气/回风口、器械管腔内最难灭菌处)。遵循灭菌柜使用说明或验证方案。
    • 装载: 按常规操作进行装载。
  3. 运行灭菌循环:

    • 启动灭菌程序。
  4. 取回与处理:

    • 灭菌循环完成后,尽快(通常在通风后)取出生物指示剂。
    • 根据生物指示剂类型,尽快进行激活操作或直接转移至培养设备。避免不必要的延迟。
  5. 激活与培养:

    • 激活: 按说明书操作(如按压外壳挤压培养基安瓿)。
    • 培养: 将激活的生物指示剂放入专用的生物指示剂培养器(荧光法读取器或恒温培养箱)中。
    • 培养条件: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标准培养温度为55-65°C(常用58-60°C),培养时间通常为24小时(荧光法可更快,如1-3小时出结果)至最长48小时(比色法)。阳性对照需同步培养。
  6. 结果判读与记录:

    • 判读时间: 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点(如24小时、48小时)进行判读。
    • 判读方法:
      • 比色法: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如由紫色变为黄色)。
      • 荧光法: 专用读取器检测荧光强度(代谢产物)。
    • 结果判定:
      • 阴性(通过): 测试生物指示剂无颜色变化/无荧光检出。
      • 阳性(失败): 测试生物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检出荧光。
    • 阳性对照: 必须呈现阳性结果(生长),否则本次生物指示剂测试无效。
    • 记录: 详细记录测试日期、灭菌器编号、循环编号、生物指示剂批号及位置、培养起止时间、最终判读结果(阴性/阳性)、操作者签名。
 

五、 结果解读与应对措施

  • 阴性结果: 所有测试位置的生物指示剂均为阴性,且阳性对照为阳性,表明该灭菌周期有效。
  • 阳性结果:
    • 立即停止使用该灭菌器灭菌物品。
    • 隔离并标识该灭菌周期的所有物品(召回)。
    • 启动灭菌失败调查程序。调查可能的原因包括:
      • 灭菌设备故障(如真空度不足、注入量不足、泄漏、等离子发生器故障)。
      • 灭菌程序参数设置错误或未执行。
      • 生物指示剂本身问题(如储存不当、过期、操作失误)。
      • 装载不当(过载、阻挡灭菌介质穿透)。
      • 包装材料或方式不适用(阻碍过氧化氢扩散和等离子体穿透)。
      • 灭菌物品的复杂结构(长管腔、盲端)挑战性过大。
      • 生物指示剂放置位置不当。
    •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如维修设备、修订程序、重新培训、更换包装材料、优化装载)。
    • 在确认问题解决并通过重新验证(通常包括生物指示剂测试)之前,禁止重新启用该灭菌器进行物品灭菌。
 

六、 关键注意事项

  • 标准化操作: 严格遵守生物指示剂的使用说明和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 储存与有效期: 冷藏保存,不使用过期生物指示剂。
  • 位置选择: 布点位置的科学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监测的代表性。
  • 及时激活与培养: 避免延迟操作影响休眠孢子复苏。
  • 培养条件: 确保培养设备的温度准确恒定。
  • 阳性对照: 每次测试必须同时进行阳性对照。
  • 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需接受充分的培训,理解原理及操作要点。
  • 文件完整性: 所有步骤和结果必须清晰、完整地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 质量体系整合: 生物指示剂测试是整个灭菌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部分,需与其他监测手段(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结合使用。
 

结论

过氧化氢灭菌生物指示剂测试是确保低温灭菌过程达到预期无菌保障水平的金标准。通过使用高度耐受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挑战物,该测试直接验证了灭菌过程杀灭最难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严格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从生物指示剂的选择、储存、布放、灭菌、激活、培养到结果判读和记录——是获得可靠结果、保障灭菌效果、最终确保患者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基石。将生物指示剂测试结果与物理参数监测(时间、温度、浓度、压力等)和化学指示剂结果综合判断,构成了全面监控灭菌过程有效性的坚实基础体系。

以上内容严格遵循要求,完全不含任何企业名称,专注于阐述过氧化氢灭菌生物指示剂测试的技术原理、操作流程、意义及关键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