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密度活菌相关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3 10:40:16 阅读量:4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光密度法检测活菌数:原理、操作与注意事项

光密度法(Optical Density, OD)是微生物实验中快速、简便地估算培养液中总菌体浓度(包含活菌与死菌)的常用方法。虽然它并非直接计数活菌,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指数生长期),其数值与活菌浓度(CFU/mL)存在高度相关性,常作为间接估算活菌密度的有效手段。

一、核心原理

该方法基于 Lambert-Beer 定律

  • 光束穿过微生物悬液时,微生物细胞会吸收和散射光线。
  • 悬浮液中微生物浓度越高,透射光强度越弱,光密度值越高。
  • 在特定波长(通常为 600 nm, 即 OD600)下,光密度值(OD)与悬液中微生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关
 

关键点:OD 值反映的是培养液中所有颗粒(主要是菌体细胞)造成的浊度/遮光度,不能直接区分活菌与死菌。

二、实验所需仪器与材料示例

  1. 分光光度计: 能发射和检测特定波长光线(常用 600 nm)的仪器。
  2. 比色皿: 用于盛放待测菌悬液的透明容器(石英或光学玻璃)。
  3. 空白对照液: 用于校零的液体,必须与培养菌体的培养基成分一致(如新鲜无菌培养基或用于悬浮细胞的生理盐水/缓冲液)。
  4. 待测菌悬液: 需要检测的微生物培养物或稀释液。需保证均匀悬浮,无肉眼可见大颗粒或气泡。
  5. 振荡器或涡旋仪: 用于充分混匀菌悬液。
  6. 移液器与无菌吸头: 用于精确移取液体。
  7. 计时器: 确保读取 OD 值的时间点准确。
 

三、标准操作流程

  1. 仪器预热与准备:

    • 打开分光光度计,预热至稳定(通常 15-30 分钟)。
    • 将波长设置为 600 nm。
  2. 制备空白对照:

    • 将空白对照液(如无菌培养基)小心倒入干净的比色皿中,液面高度约为比色皿高度的 3/4。
    • 用无绒纸巾擦拭干净比色皿外表面的液体和指纹。
  3. 仪器校零:

    • 将装有空白对照液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室。
    • 关闭样品室盖。
    • 按下仪器的“Zero”或“Blank”键进行校零。此时仪器认为空白对照液的 OD600 = 0.000。
  4. 样品准备与测量:

    • 将待测菌悬液充分振荡或涡旋混匀(至关重要)。
    • 取适量混匀的菌悬液,小心倒入另一个干净的比色皿中(液面高度与空白对照一致)。
    • 仔细擦拭干净比色皿外表面。
    • 将样品比色皿放入样品室。
    • 关闭盖子,读取并记录稳定显示的 OD600 值。
    • 若样品 OD 值过高(通常 > 1.0),超出线性范围,需用空白对照液进行适当稀释(如 1:10 稀释),混匀后重新测量,最终 OD 值需乘以稀释倍数(如稀释 10 倍,测得 OD=0.25,则实际 OD = 2.5)。
  5. 清洁:

    • 测量完毕后,立即倒出比色皿中的液体,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彻底冲洗数次。
    • 倒置晾干或使用压缩空气吹干,避免残留污染后续样品。
 

四、估算活菌数(CFU/mL)

光密度法不能直接给出活菌数。需要建立 OD600 与活菌浓度(CFU/mL)的标准曲线进行转换:

  1. 绘制标准曲线:

    • 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培养物进行一系列精确稀释(如 10⁻¹, 10⁻², 10⁻³, 10⁻⁴, 10⁻⁵, 10⁻⁶)。
    • 对每个稀释度同时进行:
      • OD600 测量: 按上述操作流程测量 OD 值。
      • 平板菌落计数: 选取合适稀释度的菌液(通常 2-3 个能长出 30-300 个菌落的稀释度),涂布或倾注平板,培养后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
    • 计算每个稀释度对应的平均 CFU/mL。
    • 以 OD600 值为横坐标(X 轴),对应的 CFU/mL 值(取对数 log₁₀)为纵坐标(Y 轴),绘制散点图。
    • 对指数生长期的数据点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方程:log₁₀ (CFU/mL) = a * OD600 + b(其中 a 为斜率,b 为截距)以及相关系数 R²(越接近 1 表明线性关系越好)。
  2. 利用标准曲线估算未知样品:

    • 测量待测样品的 OD600 值。
    • 将此 OD600 值代入上述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中。
    • 计算得到的 Y 值是 log₁₀ (CFU/mL)。
    • 对 Y 值取反对数(10^Y),即可估算出样品中的活菌浓度(CFU/mL)。
 

五、关键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 区分总菌与活菌: OD 值反映的是总菌体浓度(包括活菌和死菌)。在细胞死亡但未裂解的情况下,死菌同样贡献浊度。因此,该方法仅适用于处于旺盛指数生长期的纯培养物,此时死菌比例低,OD 与活菌数相关性高。在稳定期和衰亡期,相关性会显著下降。
  2. 线性范围: Lambert-Beer 定律仅在一定的 OD 值范围内(通常 OD600 < 0.8,最优范围为 0.1-0.5)成立线性关系。超出此范围需稀释。
  3. 气泡与颗粒干扰: 比色皿内的气泡、菌悬液中的大颗粒杂质或沉淀物会强烈散射光,导致 OD 值异常升高。测量前必须充分混匀样品并避免产生气泡。
  4. 比色皿洁净度与匹配性: 比色皿必须彻底清洁且无划痕。不同比色皿之间可能有细微差异,最好固定使用同一个比色皿测量样品,或使用匹配的比色皿。
  5. 菌种特异性: 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密度、聚集状态差异很大。每种菌株都需要建立自己专用的标准曲线,不可混用其他菌株或文献曲线(只能作为参考)。
  6. 培养基与背景干扰: 培养基成分(如染料、不溶性颗粒)本身可能有吸光度或浊度。必须使用相同的培养基或悬浮液作为空白对照。更换培养基后需要重新评估背景值或建立新曲线。
  7. 细胞聚集状态: 微生物发生聚集(成团、成链)时,OD 值与单个分散细胞悬液的 OD 值不同,可能导致估算偏差。需优化培养条件或采用物理方法(如超声、涡旋)分散聚集的细胞。
  8. 仪器差异: 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的光路设计、检测器灵敏度可能存在差异。即使波长相同,测得 OD 值也可能略有不同。标准曲线应在同一台仪器上建立和使用。
 

六、总结

光密度法(OD600)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快速、无损监测培养液总菌体密度变化的强大工具。通过建立可靠的标准曲线,它能够在微生物的指数生长期有效地间接估算活菌浓度(CFU/mL)。然而,使用者必须深刻理解其原理和局限性:它测量的是浊度而非活菌本身,其结果受到菌种特性、生长阶段、样品状态、测量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注意干扰因素,并针对特定研究对象建立标准曲线,是获得准确可靠数据的关键。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研究、发酵过程监控、接种量标准化、抗菌药物敏感性初步筛选等众多领域,是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