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S 经支气管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 (AL) 模型

发布时间:2025-07-01 08:01:52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以下为关于脂多糖(LPS)经支气管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的完整文章,内容严格避免涉及任何企业或品牌名称:


脂多糖(LPS)经支气管吸入法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建立与应用

摘要:
脂多糖(LPS)经支气管吸入是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典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该模型通过模拟肺部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重现了肺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等ALI核心病理特征。本文详细阐述该模型的制备原理、操作流程、评价指标及注意事项。

一、模型原理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LPS是触发ALI的关键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通过支气管直接注入LPS:

  1. 激活Toll样受体4 (TLR4):启动下游NF-κB等信号通路。
  2. 促炎因子释放:大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释放。
  3. 中性粒细胞募集:趋化因子(如IL-8/CXCL8)介导中性粒细胞向肺组织浸润。
  4. 氧化应激与屏障损伤:活性氧(ROS)产生增加,肺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破坏,导致通透性肺水肿。
  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加重肺不张和呼吸功能障碍。
 

二、材料准备(通用名称)

  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C57BL/6小鼠(8-12周龄,20-25g)或SD/Wistar大鼠(200-250g)。动物许可需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2. 主要试剂
    • 脂多糖(LPS):来源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如O55:B5或O111:B4)。
    •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
    • 麻醉剂:如氯胺酮/赛拉嗪混合物(小鼠)、戊巴比妥钠(大鼠)。
    • 镇痛剂(如布托啡诺)。
    • 组织固定液:4%多聚甲醛(PFA)。
  3. 仪器设备
    • 小动物麻醉机/诱导盒。
    • 动物恒温垫。
    • 显微喉镜/耳镜(用于直视声门)。
    • 微量注射器(50-100μL)及钝头套管针(22-24G)。
    • 小动物呼吸机(可选,用于辅助呼吸)。
    •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收集装置。
    •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
    • 石蜡包埋机、切片机、显微镜。
 

三、建模操作流程(以小鼠为例)

  1. 术前准备
    • 动物禁食4-6小时(自由饮水)。
    • 配置LPS工作液:用无菌PBS溶解LPS,常用浓度为2-5mg/mL(小鼠最终肺内剂量约5-10mg/kg体重)。
    • 准备无菌套管针连接微量注射器。
  2. 麻醉与固定
    • 使用吸入麻醉(如异氟烷)或腹腔注射麻醉剂诱导麻醉。
    • 确认麻醉深度(无角膜反射和痛觉反射),将动物仰卧位固定于操作板,颈部伸展。
  3. 气管插管与LPS滴注
    • 颈部皮肤酒精消毒。
    • 使用显微喉镜或强光源照明,经口直视声门。
    • 将连接微量注射器的钝头套管针轻柔、准确地插入气管内(避免损伤食道)。
    • 关键步骤:缓慢匀速注入LPS溶液(小鼠常用体积30-50μL)。注射后立即将动物直立旋转数秒,促进液体在肺内均匀分布。
    • LPS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PBS。
  4. 术后护理
    • 立即移除套管针,观察动物恢复自主呼吸。
    • 置于37℃恒温垫上直至完全清醒。
    • 术后按需给予镇痛剂。
    • 自由饮食饮水。
  5. 模型观察期
    • ALI典型病理变化在造模后24-48小时达高峰。常见观察时间点为6h, 12h, 24h, 48h, 72h。
    • 密切监测动物状态(呼吸频率、活动度、毛发状态)。
 

四、模型评价指标

  1. 肺组织湿/干重比(W/D Ratio)
    • 处死动物后迅速取肺(避免淤血),称湿重(W)。
    • 65℃烘箱干燥48小时至恒重,称干重(D)。
    • 计算W/D比值,反映肺水肿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析
    • 气管插管灌注无菌冷PBS(小鼠3×0.8mL,回收率>80%)。
    • 总蛋白浓度:BCA法或Bradford法测定,反映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
    • 炎症细胞计数与分类:细胞计数板计数总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分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的中性粒细胞是特征)。
    • 炎性因子检测:ELISA检测BALF上清中TNF-α、IL-1β、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CXCL2)等水平(显著升高)。
  3.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
    • 肺组织4% PFA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 评估标准(可参考Smith或Matute-Bello评分):
      • 肺泡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
      • 肺泡间隔增厚/炎症。
      • 肺泡腔内红细胞/纤维素渗出。
      • 透明膜形成。
      • 肺不张程度。
    • 进行半定量病理评分(0-无损伤,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累积计分)。
  4. 肺通透性指数测定
    • 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白蛋白(FITC-albumin)。
    • 一定时间后(如30min),收集BALF。
    • 测定BALF和血浆中FITC荧光强度,计算BALF/血浆荧光比值(显著升高)。
  5. 血气分析(如条件允许):
    • 颈动脉/腹主动脉采血,检测PaO2、PaCO2、pH值等(常表现为PaO2显著下降)。
 

五、模型特点与注意事项

  1. 优点
    • 操作相对简便,技术掌握后可快速建模。
    • 病变特征典型:重现了人ALI/ARDS的关键病理生理改变(炎症、水肿、屏障破坏)。
    • 剂量与时间可控:可通过调整LPS剂量和观察时间点研究不同严重程度和发病机制。
    • 重复性较好:标准化操作下,结果一致性较高。
  2. 缺点
    • 操作技巧要求高:气管插管不当易导致损伤、误入食道或给药不均。
    • 动物个体差异:对LPS敏感性可能存在品系和个体差异。
    • 模型性质:主要模拟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启动的急性炎症反应,对其他原因(如胃内容物误吸、创伤)诱发的ALI模拟效果有限。
    • 自限性:LPS引发的炎症在72小时后可能开始消退。
  3. 关键注意事项
    • 麻醉深度:过深抑制呼吸,过浅导致插管困难引发气道损伤。
    • 无菌操作:全程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干扰结果。
    • 给药体积与速度:体积过大或注入过快易引起窒息。务必缓慢匀速注射。
    • LPS浓度与活性:不同来源、批次LPS活性有差异,需预实验确定最佳剂量。
    • 动物福利:严格遵守动物伦理,使用有效麻醉和镇痛,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 对照组设置:必须设置PBS滴注的假手术组(Sham组)作为对照。
 

六、结论

LPS经支气管吸入法是诱导啮齿类动物ALI的成熟、可靠的实验模型。通过精确控制操作细节(尤其是气管插管和给药),结合全面的病理生理学评估(肺水肿、炎症浸润、屏障功能、病理学评分),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人类ALI/ARDS的核心病理过程,广泛应用于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新型治疗药物筛选和作用机制探讨等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示例):

  1. Matute-Bello, G., Frevert, C. W., & Martin, T. R. (2008). Animal models of acute lung injur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 295(3), L379-L399.
  2. Mokrá, D. (2020). Acute lung injury -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treatment. Physiology Research, 69(Suppl 3), S353-S366.
  3. Domscheit, H., Hegeman, M. A., Carvalho, N., & Spieth, P. M. (2020). Molecular dynamics of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lung injury in rodent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1, 36.
 

注意: 文中所有步骤、试剂、设备均使用通用科学名称描述,未提及任何特定生产商或品牌。实验具体参数(如LPS剂量、浓度、动物品系、灌洗体积)需研究人员根据自身实验条件和预实验结果进行优化调整。动物实验必须遵循所在地的伦理法规并获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