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的后压力超负荷心衰小鼠模型

发布时间:2025-07-01 08:01:52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升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后压力超负荷心衰小鼠模型:方法与评价

摘要:
升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TAC)是建立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模型的经典手术方法。该术式通过物理性缩窄主动脉弓,显著增加左心室后负荷,模拟人类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病理过程引发的向心性肥厚及失代偿心衰。本方案详细介绍TAC手术操作流程、术后监测要点及模型评价指标。


一、 模型原理

通过外科手术在主动脉弓(通常位于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放置特定规格的缩窄针并结扎主动脉,造成主动脉管腔狭窄(缩窄率通常≥65%)。术后左心室射血阻力持续增高,引发:

  1. 代偿期(1-4周): 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间质纤维化)
  2. 失代偿期(>4-8周): 心室扩张、收缩/舒张功能显著下降,最终进展至心力衰竭。
 

二、 实验动物

  • 品系: 成年C57BL/6J小鼠(8-12周龄,雄性更常用)
  • 术前准备: 适应性饲养≥1周,自由饮水摄食
 

三、 手术器械与材料(无企业名)

  • 小动物呼吸麻醉机及异氟烷挥发罐
  • 恒温手术台及体温维持系统
  • 显微外科器械包(含弹簧剪、精细镊、持针器、血管夹)
  • 7-0/8-0不可吸收外科缝线
  • 26-29G针头(用于制作缩窄器,常用27G)
  • 聚乙烯导管(直径约0.4mm)
  • 无菌生理盐水、碘伏、眼膏
  • 术后镇痛药(如布托啡诺、布洛芬)及抗生素
 

四、 TAC手术操作流程

  1. 麻醉与监护

    • 诱导:5%异氟烷 + 氧气(1L/min)
    • 维持:1.5-2%异氟烷 + 氧气
    • 监护:实时监测呼吸频率(60-120次/分)与脚趾反射
  2. 备皮与体位

    • 颈部及胸骨区剃毛消毒
    • 仰卧位固定,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呼吸频率110-130次/分,潮气量0.2-0.25ml)
  3. 手术入路

    • 沿胸骨中线切开皮肤约1.5cm
    • 钝性分离胸腺,暴露主动脉弓及头臂动脉分支
  4. 分离主动脉弓

    • 小心游离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长约2-3mm)
    • 穿线备用(避免损伤迷走神经及静脉)
  5. 放置缩窄器并结扎

    • 将27G针头平行贴附于主动脉弓外壁
    • 用7-0缝线紧贴针头结扎主动脉(务必扎紧)
    • 缓慢抽出针头,形成狭窄腔(直径≈0.4mm)
  6. 关胸与复苏

    • 逐层缝合肌肉与皮肤
    • 撤呼吸机,保温至自主呼吸恢复
    • 腹腔注射预热生理盐水(0.5-1ml)补充体液
 

五、 假手术对照组(Sham)

操作同TAC组,游离主动脉弓但不结扎。


六、 术后管理

  • 镇痛: 布托啡诺(1-2mg/kg SC,q8-12h)持续48小时
  • 抗感染: 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加入饮水
  • 监测: 每日评估体重、活动度、呼吸状态、伤口愈合
  • 剔除标准: 术中死亡、术后24小时瘫痪或严重呼吸困难
 

七、 模型评价指标(术后4-8周)

评价维度 检测方法 预期结果(TAC vs Sham)
心脏结构 超声心动图(LV Mass, LVPWd) LV质量↑,左室后壁厚度↑
收缩功能 超声(LVEF%, FS%) LVEF↓,FS↓(失代偿期显著降低)
舒张功能 超声(E/A ratio, E/e’) E/A↓,E/e’↑(舒张功能障碍)
心腔扩大 超声(LVIDd, LVIDs) 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
肺淤血 肺湿重/干重比 比值显著升高(心衰标志)
心肌肥厚标志 qPCR/WB(ANP, BNP, β-MHC) 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心肌纤维化 Masson染色(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间质胶原沉积明显增加
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曲线 TAC组生存率显著下降

关键指标示例:
成功心衰模型表现为:LVEF < 45%肺重/体重比 > 0.01心肌ANP表达升高2倍以上


八、 注意事项

  1. 缩窄程度一致性:针头规格(建议27G)与结扎力度决定狭窄程度,直接影响模型成败
  2. 手术熟练度:操作需轻柔,避免气胸、喉返神经损伤或主动脉撕裂
  3. 术后支持:低温与体液丢失是主要致死原因,需严格保温及补液
  4. 伦理终点:体重下降>20%、严重呼吸困难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安乐死
 

九、 模型优势与局限

  • 优势: 病理进程明确(肥厚→心衰)、重复性好、可模拟人类高血压性心衰
  • 局限: 手术死亡率约10-20%、急性血流动力学波动、依赖操作者技术
 

十、 补充说明

近年发展 "微创TAC" 术式(通过颈动脉入路),可减少开胸损伤,提高存活率。研究者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改良方案。

重要声明: 本研究方案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规范,所有操作需经机构动物护理与使用委员会(IACUC/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需在此处补充)。


结论:
TAC手术是研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与心力衰竭机制的可靠模型。精确控制手术条件、规范的术后护理及多维度心功能评价,是获取可重复数据的关键。该模型为抗心衰药物疗效评价及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