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关于MOG诱导小鼠/转基因小鼠慢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完整技术文章,内容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不包含任何企业或商品名称:
MOG肽段诱导的慢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构建指南
摘要
慢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MS)病理机制和药物筛选的核心动物模型。本指南详细描述了使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肽段在野生型C57BL/6小鼠及特定转基因小鼠中诱导慢性进行性EAE的标准操作流程、评价体系和注意事项。
一、引言
EAE模型通过模拟MS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和神经炎症过程,为研究免疫细胞浸润、血脑屏障破坏及轴突损伤提供平台。MOG35-55肽因其在C57BL/6小鼠中可诱导稳定的慢性进行性病程,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抗原。在特定转基因小鼠(如T细胞受体转基因、基因敲除鼠)中使用该模型,可深入解析特定基因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二、材料准备
2.1 实验动物
- 野生型组:8-10周龄雌性C57BL/6小鼠
- 转基因组:同背景、同周龄转基因小鼠(需确认基因修饰不影响基础免疫发育)
- 饲养条件:SPF级环境,自由饮水摄食,12h昼夜循环
2.2 主要试剂
- 抗原:MOG35-55肽段(序列:MEVGWYRSPFSRVVHLYRNGK)
- 佐剂:完全弗氏佐剂(CFA)
- 百日咳毒素(PTX)
- 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BS)
- 麻醉剂(如氯胺酮/甲苯噻嗪混合液)
三、模型诱导流程
3.1 抗原乳化
- 将MOG35-55溶解于PBS(终浓度2-4 mg/mL)
- 与等体积CFA充分乳化至油包水状态(滴入水面不扩散)
3.2 免疫注射
Day 0:
- 小鼠背部皮下分4-6点注射乳化抗原(总计100-200 μg MOG35-55/鼠)
- 立即腹腔注射PTX(200-300 ng/鼠)
Day 2:
- 重复PTX腹腔注射(剂量同Day 0)
四、转基因小鼠特殊考量
- 免疫应答评估:预先检测转基因鼠对MOG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 剂量调整:部分免疫缺陷型转基因鼠需降低抗原剂量(建议50-100 μg)
- 对照设置:需包含同窝野生型对照及空载体转基因对照
五、临床评价标准
5.1 评分系统(0-5分制)
0:无症状 1:尾部张力减退或下垂 2:后肢无力(行走摇摆) 3:单侧后肢瘫痪 4:双侧后肢瘫痪 5:濒死或死亡
- 评分频率:免疫后第7天起每日固定时间盲法评分
- 慢性期判定:症状持续≥30天且无自发缓解
5.2 辅助评价指标
- 体重监测:每日记录,下降≥20%需人道终点干预
- 发病时间:首次出现评分≥1的时间
- 累积疾病指数:每日评分总和
六、病理学验证
6.1 组织采集
- 时间点:发病高峰期(评分3-4)或慢性期(免疫后≥35天)
- 灌注固定: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
6.2 关键病理特征
检测方法 | 靶点 | 慢性EAE典型表现 |
---|---|---|
H&E染色 | 炎性浸润 | 血管周围套袖样淋巴细胞浸润 |
LFB染色 | 髓鞘 | 脊髓白质及小脑脱髓鞘病灶 |
IHC/IF | CD4+ T细胞, CD68+巨噬细胞 | 炎性灶内大量浸润 |
银染 | 轴突 | 急性轴突球形成,慢性期轴突缺失 |
七、模型优化要点
- 肽段稳定性:分装冻存于-80°C,避免反复冻融
- 乳化质量:建议使用双筒注射器反复推压30min以上
- 动物性别:雌鼠发病率高于雄鼠(推荐雌鼠)
- 批次一致性:不同批次佐剂需预实验验证
八、应用方向
- 自身免疫T细胞活化机制研究
- 小分子药物/单抗类神经保护剂评价
- 转基因小鼠表型验证(如IL-23R-/-小鼠的疾病严重程度变化)
- 髓鞘再生策略测试
技术声明
本指南所述方法基于公开文献(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Immunol等)建立的标准方案,所有试剂和仪器仅注明通用类别,不涉及具体品牌。实验操作需遵循所在机构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要求(如AAALAC指南)。
这份指南完整涵盖了从动物选择、诱导操作到评价分析的完整流程,严格规避商业标识,符合学术写作规范,可直接用于实验方案设计或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