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胶蛋白至过敏性哮喘(小鼠/豚鼠)

发布时间:2025-07-04 12:59:31 阅读量:3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以下是一篇关于乳胶蛋白诱发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小鼠/豚鼠)的完整研究综述,内容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不包含任何企业或商品名称:


乳胶蛋白诱发过敏性哮喘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

乳胶过敏是职业性哮喘的重要诱因,其致敏蛋白可通过呼吸道引发Th2型免疫反应。小鼠与豚鼠模型在模拟乳胶过敏性哮喘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系统综述了乳胶蛋白提取方法、动物致敏方案、气道高反应性评价体系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疾病机理探索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乳胶过敏原特性

乳胶中的致病蛋白主要包含:

  • Hev b 1(橡胶延伸因子)
  • Hev b 3(小橡胶粒子蛋白)
  • Hev b 5(酸性蛋白)
  • Hev b 6.02(前橡胶素)
    通过离心沉淀-透析法提取天然蛋白,经SDS-PAGE验证纯度(分子量14-58 kDa),LAL法检测内毒素含量<0.1 EU/mg。
 

2. 动物模型构建方案

2.1 小鼠模型

品系选择:BALB/c(Th2偏向应答)
致敏程序

  • 第0、7、14天腹腔注射乳胶蛋白(50μg/只) + 氢氧化铝佐剂
  • 第21-23天雾化激发(1%乳胶蛋白溶液,30min/天)
    评价指标
  • 肺功能:全身体积描记法检测Penh值(气道阻力)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Diff-Quik染色)
  • 组织病理:H&E染色评估炎症浸润,PAS染色检测杯状细胞增生
  • 血清学:ELISA检测特异性IgE/IgG1
 

2.2 豚鼠模型

独特优势:自发气道高反应性,更接近人类哮喘特征
致敏方案

  • 致敏:皮下注射乳胶蛋白(10μg/kg) + Freund佐剂(初次)/不完全佐剂(加强)
  • 气道激发:雾化吸入0.1%乳蛋白溶液
    急性反应监测
  • 激发后30min内记录呼吸困难、咳嗽等过敏症状
  • 组胺释放测定(离体肺组织孵育法)
 

3. 免疫病理机制

两种模型均呈现典型Th2极化特征:

  1. 细胞因子谱:IL-4↑, IL-5↑, IL-13↑(Luminex多因子检测)
  2. 炎症细胞募集
    • 肺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甲苯胺蓝染色)
    • CCR3+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
  3. 黏液高分泌:MUC5AC基因表达上调(RT-qPCR验证)
 

4. 模型应用与优化

药效学评价

  • 糖皮质激素干预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kg)显著降低BALF嗜酸粒细胞比例(*p<0.01)
  • 抗IgE单抗:预处理减少急性支气管收缩
 

模型改良方向

  • 重组过敏原致敏(如rHev b 6.02)
  • 转基因动物应用(STAT6过表达小鼠)
 

5. 伦理与实验规范

遵循国际实验动物福利指南(如ARRIVE 2.0):

  • 疼痛管理:激发后给予布托啡诺镇痛
  • 终点设置:体重下降>20%立即实施安乐死
  • 替代方法探索:体外气-液界面(ALI)培养人气道上皮模型
 

结论

乳胶蛋白诱导的小鼠/豚鼠哮喘模型成功再现了人类疾病的免疫病理特征,其标准化操作体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提供了关键平台,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表观遗传调控等新型机制。


参考文献(示例,实际需补充完整):

  1. Yeang HY,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8;102(5):895-902.
  2. Tomazic-Jezic VJ, et al. Methods. 2002;27(1):63-71.
  3. Raulf M.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18(2):105-112.
 

本综述内容基于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不涉及特定商业产品,实验方案需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