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4 12:28:11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细胞自噬检测:方法与解读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自我降解过程。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胞质成分(如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和入侵病原体),并将其运送至溶酶体进行降解和回收利用,自噬在维持细胞稳态、应对应激(如营养缺乏、氧化应激、感染)以及发育和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准确检测自噬活性对于理解其在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检测细胞自噬是一个多层面的挑战,因为自噬是一个动态的多步骤过程(诱导、成核、延伸、成熟、降解)。单一方法往往不足以全面评估自噬流(autophagic flux),即自噬从起始到降解底物的完整通量。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I. 稳态检测(Steady-State Measurements)

主要检测特定时间点自噬相关分子或结构的数量,反映自噬体的“累积水平”,但无法直接区分自噬是增强(诱导增加)还是受阻(降解受阻)。

  1. 自噬体形态学观察:

    • 透射电子显微镜: 这是检测自噬结构的金标准。可清晰观察双层膜(或成熟过程中单层膜)的自噬体(包含胞质物质或细胞器)以及自噬溶酶体(单层膜,内含处于不同降解阶段的物质)。提供最直接的形态学证据,但操作复杂、样本制备要求高且通量低。
    • 荧光显微镜:
      • 荧光标记自噬标记物: 常用方法是将荧光蛋白(如GFP、mCherry、RFP)融合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LC3-I(胞质可溶形式)在自噬诱导时,经泛素化样修饰(与磷脂酰乙醇胺PE结合)形成LC3-II,后者定位于自噬体膜(点状/泡状结构)。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计数LC3阳性点状结构(puncta)的数量或面积。但LC3 puncta的增加可能源于自噬诱导增强或下游降解受阻(如溶酶体功能抑制)。
      • 特异性自噬受体标记: 如SQSTM1/p62(连接泛素化底物与LC3)。p62本身是自噬降解的底物。稳态水平下,p62蛋白水平通常与自噬活性呈负相关(自噬强则p62降解多,水平低)。也可观察p62阳性聚集体的形成(常在自噬抑制时累积)。需结合降解实验。
      • 双荧光标记法(如mRFP-GFP-LC3): 利用GFP在溶酶体酸性环境中淬灭而mRFP稳定的特性。黄色斑点(GFP和mRFP信号重叠)代表自噬体(中性pH),红色斑点(仅mRFP信号)代表自噬溶酶体(酸性pH)。通过计算红/黄斑点比例可评估自噬流的通畅性(比例高说明自噬体成熟降解顺畅)。
  2. 自噬相关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

    • LC3-I/LC3-II转换: LC3-II是自噬体膜结合的标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LC3-II水平或其与LC3-I的比值是常用方法。增加通常提示自噬体累积。关键点:LC3-II水平受合成、修饰和降解速率影响;样本处理需快速且防止蛋白降解;LC3-II本身也会被溶酶体降解。
    • p62/SQSTM1蛋白水平: 如前所述,p62是选择性自噬的底物和受体。在自噬流通畅的情况下,自噬活性增强通常伴随p62蛋白水平降低;反之,抑制自噬降解会导致p62累积。因此,p62水平常作为自噬流的下游指标,需结合LC3-II等指标解读。
    • 其他自噬相关蛋白: 如ATG5, ATG7, Beclin 1等。这些蛋白参与自噬体形成,其表达水平变化有时被检测,但其变化不一定直接反映自噬活性(可能受转录调控),更多用于机制研究。
 

II. 自噬流检测(Autophagic Flux Assays)

旨在评估自噬从起始到降解底物的动态过程,是判断自噬活性强弱的关键。

  1. 溶酶体抑制剂阻断降解法:

    • 原理: 使用溶酶体蛋白酶抑制剂(如E64d、Pepstatin A)或溶酶体酸化抑制剂(如氯喹、巴佛洛霉素A1)阻断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或溶酶体降解功能。如果自噬流活跃,阻断降解会导致自噬体及其携带的底物(如LC3-II, p62)在细胞内显著累积。
    • 应用:
      • LC3-II累积: 比较抑制剂处理组与对照组的LC3-II水平(Western Blot)或LC3 puncta数量(显微镜)。抑制剂处理组LC3-II累积越多,说明基础自噬流越强。
      • p62累积: 比较抑制剂处理组与对照组的p62蛋白水平。抑制剂处理组p62累积越多,说明基础状态下p62主要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其降解速率快(即自噬流强)。如果基础p62水平就很高且抑制剂处理不引起累积,可能提示自噬流本身受阻。
      • 降解速率测定: 例如,通过环己酰亚胺阻断新蛋白合成后,追踪特定自噬底物(如长寿命蛋白、p62、LC3-II)随时间的降解速率。
  2. 基于荧光蛋白淬灭的成像分析:

    • 原理: 如前述的mRFP-GFP-LC3报告系统。自噬体(中性)呈黄色(GFP+mRFP+),自噬溶酶体(酸性)呈红色(仅mRFP+)。
    • 解读自噬流:
      • 诱导自噬后,若红色斑点显著增加(或红/黄比值升高),表明自噬体成熟形成自噬溶酶体顺畅(自噬流通畅增强)。
      • 若黄色斑点大量累积而红色斑点很少(红/黄比值低),则提示自噬体形成后未能有效成熟降解(自噬流受阻)。
      • 此方法能相对直观地在单细胞水平反映自噬流的阶段。
  3. 长寿命蛋白降解率测定:

    • 原理: 自噬主要降解长寿命蛋白。用放射性同位素(如³H-亮氨酸)或稳定同位素(如含重氨基酸培养基)标记细胞总蛋白。洗去标记物后,让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孵育一段时间(耗尽短寿蛋白)。然后测量残留在细胞内的放射性或重同位素标记蛋白的降解速率(反映长寿蛋白降解)。
    • 解读: 降解率的增加常反映了自噬活性的增强(尤其是非选择性自噬)。需注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主要降解短寿蛋白,此实验需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如MG132)来突显自噬的作用。该方法是检测整体自噬活性的经典方法之一,但操作较繁琐。
 

III. 选择性自噬检测

针对特定类型选择性自噬(如线粒体自噬、aggrephagy等)的检测方法。

  1. 特定底物的共定位分析:

    • 原理: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待降解的特定底物(如受损线粒体用Mitotracker标记,泛素化蛋白聚集体用泛素抗体标记)与自噬标记物(如LC3, p62)的共定位情况。
    • 方法:
      • 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共染色(如TOMM20/LC3 共定位检测线粒体自噬)。
      • 荧光标记底物与荧光标记LC3或p62的报告细胞系共转染/感染。
    • 解读: 共定位点(如黄色斑点)的增加提示该特定底物被招募到自噬体中,表明该选择性自噬途径被激活。
  2. 特定受体依赖途径的分析:

    • 针对特定选择性自噬受体(如线粒体自噬的FUNDC1, BNIP3, NIX; 聚集体自噬的p62, NBR1; 内质网自噬的FAM134B, CCPG1等)进行检测:
      • 受体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qPCR)。
      • 受体与LC3的相互作用(如免疫共沉淀Co-IP)。
      • 受体与特定底物的共定位分析。
      • 研究特定应激条件(如线粒体去极化剂CCCP诱导线粒体自噬)下,受体缺失或过表达对选择性自噬的影响。
 

IV. 注意事项与结果解读

  • 动态性与语境: 自噬水平是动态变化的,检测结果需结合具体的处理条件、时间点和细胞类型来解读。
  • 区分诱导与阻断: 稳态标志物(如LC3 puncta, LC3-II水平)的增加可能源于自噬诱导增强,也可能源于下游降解受阻(自噬流抑制)。必须通过自噬流检测(如溶酶体抑制剂实验、双荧光报告系统)来区分。
  • 方法互补: 没有单一完美的检测方法。应结合至少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如显微镜观察+Western Blot检测LC3-II和p62的变化+溶酶体抑制剂实验)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更可靠地评估自噬活性和通量。
  • 样本处理: 样本处理(如固定、裂解)必须标准化和快速,尤其是对于不稳定的蛋白(如LC3-II)和磷酸化蛋白。
  • 诱导条件: 检测基础自噬或应激诱导自噬时,使用公认的诱导剂(如营养缺乏/Earle’s平衡盐溶液、雷帕霉素)或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非常重要。
  • 细胞活力: 自噬剧烈扰动或长期抑制可能影响细胞活力,进而影响结果解读。需关注细胞状态。
  • 特异性: 某些试剂(如氯喹)可能具有除抑制溶酶体以外的其他效应。注意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对照的设置。
 

结语

细胞自噬检测是研究这一复杂生物学过程的基础。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优势、局限性和适用场景,并采取组合策略进行自噬流的动态评估,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自噬活性信息至关重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高内涵成像、新型荧光报告系统),自噬检测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为深入探究自噬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精细调控提供了有力工具。

图片描述建议:

  1. 细胞自噬过程示意图: 展示自噬诱导、吞噬泡形成、自噬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内容物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完整动态过程。标注关键结构(隔离膜、自噬体、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和关键分子(ULK复合物、PI3K复合物、ATG蛋白、LC3转化、p62、自噬受体、溶酶体酶)。
  2. (可选) 关键检测方法原理示意图:
    • 透射电镜下的自噬体/自噬溶酶体典型形态。
    • GFP-LC3 / mRFP-GFP-LC3荧光显微镜图像对比(显示点状结构)。
    • LC3-I 向 LC3-II 转化的Western Blot示意图及条带示例。
    • p62蛋白水平随自噬状态变化的Western Blot示意图。
    • 溶酶体抑制剂(如氯喹)作用原理及对LC3-II累积的影响示意图。
    • 线粒体(红色荧光)与LC3(绿色荧光)共定位(黄色斑点)示意图(代表线粒体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