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犬)

发布时间:2025-07-04 10:55:44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犬血流动力学监测:全面技术解读与临床应用指南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犬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核心技术,为危重症监护、麻醉管理和复杂手术提供至关重要的实时数据。本文系统阐述犬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方法、参数解读与临床应用要点。

一、核心监测目标

  • 循环血量评估: 判断有效循环容量是否充足。
  • 心脏泵功能评价: 评估心脏收缩力、心输出量及心脏做功效率。
  • 血管张力与阻力分析: 了解外周血管状态及对循环的影响。
  • 组织灌注评估: 间接反映氧气与营养物质向组织的输送效率。
  • 指导精准治疗: 为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二、主要监测技术与方法

  1. 无创监测

    • 动脉血压 (NIBP):
      • 原理: 袖带充气阻断动脉血流,放气过程中通过示波法检测压力波动。
      • 部位: 尾动脉(首选,易操作)、跖背动脉、前肢动脉。
      • 关键点:
        • 袖带宽度应为肢体周长的40%-60%(重中之重!)。
        • 犬肢体呈锥形,袖带放置位置需精确(近端易高估,远端易低估)。
        • 测量时动物需安静,避免干扰导致读数异常。
        • 提供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
    •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原理: 利用血红蛋白对红光与红外光吸收特性差异计算氧合血红蛋白百分比。
      • 部位: 舌、耳廓、唇、趾间皮瓣、尾根、包皮/阴门黏膜等血流丰富且薄的组织。
      • 关键点:
        • 反映动脉血氧合状态(与PaO2相关,但非线性)。
        • 易受运动伪影、低灌注、严重贫血、皮肤色素沉着、血管收缩剂影响。
        • 报警设置需合理(如犬:<95%需警惕,结合临床判断)。
    • 心电图 (ECG):
      • 原理: 记录心脏电活动。
      • 关键点: 监测心率、心律,识别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本身无直接量化作用,需结合其他参数。
  2. 微创监测

    • 有创动脉血压 (IBP):
      • 原理: 动脉内置管,通过充满肝素盐水的管路系统连接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波动转换为电信号。
      • 部位: 背侧跖动脉(最常用,易固定)、股动脉、尾动脉、桡动脉。
      • 优点: 连续实时显示血压波形(SAP/DAP/MAP)、心率,提供脉压差信息;动脉采血通道。
      • 关键点:
        • 正确传感器校零(大气压参考点置于右心房水平)。
        • 管路系统排气、抗凝(肝素盐水持续冲洗或间歇冲洗)。
        • 监测波形形态(衰减、共振伪差)。
        • 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血栓、血肿、栓塞等并发症。
    • 中心静脉压 (CVP):
      • 原理: 测量位于胸腔内的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反映右心前负荷(容量状态)和右心功能。
      • 置管: 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首选),股静脉亦可。
      • 测量: 压力传感器系统(需严格校零于右心房水平 - 约胸骨中点/第4肋间水平)。
      • 关键点:
        • 数值受循环血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胸腔内压、导管位置影响。
        • 犬正常范围:0-8 cmH2O(多文献支持)。动态趋势观察(如液体冲击试验反应)比单次绝对值更有价值。
        • 低CVP常提示容量不足;升高提示容量过多、右心衰、心包填塞、肺高压、胸内压增高(PEEP、气胸)等。
  3. 侵入性监测(高级)

    • 肺动脉导管 (PAC - Swan-Ganz导管):
      • 原理: 经中心静脉置入带气囊的漂浮导管至肺动脉分支处。
      • 测量参数:
        • 中心静脉压 (CVP): 同前。
        • 肺动脉压 (PAP): 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压(MPAP)。
        • 肺动脉楔压 (PAWP或PCWP): 气囊充气阻塞肺动脉分支时测得,近似左房压(LAP),反映左心前负荷。
        • 心输出量 (CO): 通过热稀释法(注射已知温度、体积的液体,下游测定温度变化曲线)或连续心排量法(导管内置加热丝)测量。心脏指数(CI)= CO / BSA(体表面积)。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从肺动脉采血测得,反映全身氧供/需平衡。
        • 计算参数: 每搏量(SV)、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等。
      • 应用: 评估左右心功能、诊断肺高压、复杂休克状态(心源性、分布性、低血容量性鉴别)、指导强心药/血管活性药/液体治疗。兽医临床应用相对局限,主要用于教学医院或研究。
      • 关键点: 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心律失常、肺梗死、肺动脉破裂、感染)、成本高;需要专业培训。
 

三、动态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参数(容量反应性评估)

近年基于动脉压波形分析的技术(需IBP)在评估犬液体反应性方面展现出价值:

  • 脉搏压变异度 (PPV): 机械通气时,吸气相胸腔内压升高导致前负荷/每搏量(SV)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脉压变化。PPV高(通常>13-15%)提示前负荷依赖性强,扩容可能提升CO。需严格条件: 窦性心律、控制通气(潮气量≥8ml/kg)、无自主呼吸努力、无严重右心衰/严重瓣膜病/心律失常。
  • 每搏量变异度 (SVV): 原理类似PPV,直接计算SV的呼吸变异幅度。意义与应用条件同PPV。
  • 被动抬腿试验 (PLR): 快速抬高犬后躯(模拟自体输血),观察血压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如CO增加>10-15%)。评估液体反应性的功能性动态试验,无需输液,适用于自主呼吸动物。
 

四、关键参数解读与临床意义

参数 正常范围 (犬) 升高可能原因 降低可能原因 临床意义焦点
心率 (HR) 60-160 bpm (范围大) 疼痛、应激、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贫血、发热、心衰、心律失常、药物(阿托品) 迷走神经兴奋、低温、严重酸血症/高钾血症、传导阻滞、药物(麻醉剂) 结合血压、灌注评估,反映心血管代偿状态。心动过速需鉴别原因
收缩压 (SAP) 110-160 mmHg 应激(“白大衣”)、疼痛、高血压、嗜铬细胞瘤 低血容量、休克、麻醉过深、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过敏反应 维持器官(肾、脑、心)灌注压的关键
平均动脉压 (MAP) 80-120 mmHg 同SAP 同SAP 组织灌注压 的主要驱动力 (MAP ≈ DAP + 1/3 PP)。治疗关键目标
舒张压 (DAP) 60-100 mmHg 高血压、血管过度收缩 低血容量、血管扩张(脓毒症、过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反映外周血管阻力与冠脉灌注压
中心静脉压 (CVP) 0-8 cmH2O 容量过多、右心衰、心包填塞、肺高压、胸内压增高(PEEP/张力性气胸) 绝对或相对低血容量 右心前负荷 指标,趋势变化价值大。指导液体治疗方向
心输出量 (CO) ~ 3-6 L/min (体型差异大) 高动力状态(脓毒症早期、贫血)、正性肌力药物作用 低血容量、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严重心动过缓/过速 全身血流总量 的直接衡量。结合MAP、SVR评估循环状态
心脏指数 (CI) ~ 70-140 ml/min/kg 同CO升高 同CO降低 标准化CO,便于不同体型犬比较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65-80% 氧输送增加(高CO、高Hb、高FiO2)或氧耗降低(低温、镇静、瘫痪) 氧输送不足(低CO、贫血、低氧)或氧耗增加(发热、抽搐) 全身氧供需平衡 的总体指标。持续低SvO2提示组织灌注/氧合不足

五、临床应用场景

  1. 危重症监护:
    • 休克(低血容量性、分布性/脓毒性、心源性、梗阻性)的诊断、分型与治疗监测。
    •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胰腺炎等继发性循环衰竭的管理。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循环支持。
  2. 麻醉管理:
    • 高风险手术(心血管疾病、老年、危重病患、长时间大手术)。
    • 控制性降压管理。
    • 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
  3. 心脏疾病:
    • 心力衰竭患犬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与药物疗效监测。
    • 心包疾病的诊断(如填塞时CVP显著升高伴奇脉)。
    •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估。
  4. 指导液体治疗:
    • 区分液体反应性与无反应性,避免盲目输液导致的容量过负荷。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的实施核心。
 

六、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 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监测穿刺点。
  • 血栓与栓塞: 妥善抗凝(导管冲洗),避免长时间留置。
  • 出血与血肿: 穿刺技术娴熟,压迫止血充分(尤其动脉穿刺)。
  • 心律失常: 置管(尤其PAC)时刺激心内膜可能诱发。
  • 血管损伤: 导管或导丝导致血管撕裂、穿孔(罕见但严重)。
  • 技术误差: 传感器校零错误、管路内有气泡/凝血块、导管位置不当、波形伪差(衰减、过度震荡)导致数据不准确。
  • 动物福利: 确保动物镇静/制动充分,减少应激和不适。
 

七、结论

犬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提升危重病诊疗与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从基础的无创NIBP、SpO2到高级的IBP、CVP乃至PAC,监测手段的选择应基于动物病情、风险评估、所需信息层级及可用的资源与技术能力。精确解读监测数据,关键在于理解参数背后的生理意义,结合动物整体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动态观察参数变化趋势。 掌握血流动力学原理、精通操作技术、警惕并发症,方能最大化其临床价值,为犬只提供更精准、安全的循环支持治疗。

重要提示:

  • 本文提供的信息为通用技术指南。具体操作与决策应基于兽医的专业判断、患犬的具体情况和可用的医疗资源。
  • 持续的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对于安全有效地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