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心肌细胞电生理检测:原理、技术与应用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是心脏正常节律性收缩的基础,其异常改变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利用酶解分离技术获取单个兔心肌细胞,并结合膜片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可直接在细胞水平精确量化离子通道功能、动作电位特性等关键电生理参数,是心脏基础研究与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的核心手段。以下为该方法的标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 心肌细胞分离
-
动物准备:
- 选用健康成年兔(如新西兰白兔),经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 麻醉:成年兔使用适量戊巴比妥钠(如35-40 mg/kg)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达到深度麻醉。
- 肝素化:开胸前经耳缘静脉注射肝素钠(如500-1000 IU/kg)抗凝。
- 快速取出心脏,置于预冷(4°C)的无钙台氏液(成分见下文)中冲洗残留血液。
-
Langendorff灌流系统(主动脉逆向灌流):
- 迅速将主动脉近心端套管固定于灌流装置。
- 无钙台氏液灌流(5-10分钟): 清除残留血液并诱导心肌松弛。溶液成分(mM):NaCl 135, KCl 5.4, MgCl₂ 1.0, HEPES 10, Glucose 10, pH 7.3-7.4(NaOH调节),通氧(100% O₂)。
- 酶解液灌流(20-30分钟,37°C): 含无钙台氏液基础成分,添加胶原酶(II型,如0.8-1.2 mg/ml)和蛋白酶(如XIV型,0.1 mg/ml)。灌流速度约5-8 ml/min,密切观察组织软化程度(心脏膨大、质地变软)。
- 终止液灌流(5分钟): 含低浓度钙(如0.2 mM Ca²⁺)的台氏液或KB液停止酶解。KB液成分(mM):KOH 85, KCl 30, KH₂PO₄ 30, MgSO₄ 3, EGTA 0.5, Taurine 20, Glucose 10, HEPES 10, pH 7.3(KOH调节)。
-
细胞分离与储存:
- 剪下心室组织(左心室为主),切碎成小块。
- 轻柔吹打(大口径吸管)于含KB液(或含0.5-1 mM Ca²⁺的台氏液)的培养皿中。
- 细胞悬液经尼龙网(如200 μm)过滤去除组织碎块。
- 分步复钙:室温下,将细胞悬液逐步转移至含Ca²⁺浓度递增(0.2→0.5→1.0 mM)的台氏液中,每次适应10-15分钟。
- 储存:细胞悬液于室温(22-25°C)或4°C(短期保存)保存于含1-1.8 mM Ca²⁺的台氏液中备用(通常在4-6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二、 膜片钳记录
-
仪器准备:
- 膜片钳放大器: 配置低噪声探头、电流/电压命令输出、信号采集模块。
- 微操纵器: 高精度三维液压或电动微操纵器。
- 数据采集系统: 高采样率(≥10 kHz)模数转换卡及配套软件。
- 倒置相差显微镜: 用于观察贴附细胞。
- 防震台与屏蔽罩: 减少机械震动和环境电磁干扰。
- 微电极拉制仪与抛光仪: 制备玻璃微电极。
- 灌流系统: 重力或蠕动泵驱动的浴槽灌流装置(流速~2 ml/min),溶液预热至35-37°C(或室温记录)。
- 玻璃微电极: 硼硅酸盐玻璃毛坯,经两步法拉制,尖端直径~1-2 μm,充灌内液后电阻通常为2-5 MΩ(全细胞记录)。
-
溶液配置:
- 电极内液(记录钠电流INa、钙电流ICaL常用配方举例):
- INa记录: CsCl 130, NaCl 10, MgCl₂ 2, EGTA 10, HEPES 10, Mg-ATP 5, Na-GTP 0.4, pH 7.3(CsOH调节)。
- ICaL记录: CsCl 120, TEA-Cl 20, MgCl₂ 1, Mg-ATP 5, Na-GTP 0.4, EGTA 10, HEPES 10, pH 7.3(CsOH调节)。
- 细胞外液:
- 台氏液(动作电位记录): NaCl 140, KCl 5.4, CaCl₂ 1.8, MgCl₂ 1.0, Glucose 10, HEPES 10, pH 7.4(NaOH调节)。
- INa记录液: NaCl 140, KCl 5.4, CaCl₂ 1.8, MgCl₂ 1.0, CdCl₂ 0.2 (或NiCl₂ 0.5) 阻断钙电流, HEPES 10, Glucose 10, pH 7.4(NaOH调节)。
- ICaL记录液: Choline Cl (或NMDG Cl) 140, CsCl 5.4, CaCl₂ 2.0 (或BaCl₂ 10 增强电流), MgCl₂ 1.0, HEPES 10, Glucose 10, TTX 0.03 阻断钠电流, pH 7.4(CsOH或NMDG调节)。
- 电极内液(记录钠电流INa、钙电流ICaL常用配方举例):
-
实验步骤:
- 将细胞悬液滴入记录浴槽,静置5-10分钟使细胞贴壁。
- 用外液轻柔灌洗去除未贴壁细胞。
- 在倒置显微镜下选择边缘光滑、横纹清晰、无空泡或颗粒状物的长杆状心室肌细胞。
- 微操纵器控制充满内液的电极靠近目标细胞。
- 形成高阻封接(GΩ Seal):施加轻微负压(通过电极内或管路),使电极尖端与细胞膜紧密接触,形成吉欧姆封接(通常>1 GΩ)。
- 建立全细胞记录模式:对封接良好的细胞施加短暂负压或电击(ZAP)打破电极尖端内膜片。
- 电容补偿: 调节放大器快速电容补偿消除电极电容瞬变值。
- 串联电阻补偿: 进行部分串联电阻补偿(通常补偿70-85%)以减少电压钳位误差,补偿后应<20 MΩ,并保持稳定。串联电阻过高或不稳定会导致记录失真,数据应剔除。
- 记录模式:
- 电流钳模式(I=0): 注入恒定电流(通常为0),记录细胞膜自发产生的动作电位(AP);或注入阈上电流刺激诱发动作电位。**关键参数:**静息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时程(APD,通常测量复极至90%的时间APD₉₀)、最大除极速率(dV/dtmax)。
- 电压钳模式:
- INa记录Protocol: 维持电位(Holding Potential, HP) -80/-90 mV,去极化阶跃脉冲序列(-70至+60 mV,步长10 mV,持续时间~40 ms),记录快钠电流(TTX敏感)。
- ICaL记录Protocol: HP -40 mV(灭活大部分INa),去极化阶跃脉冲序列(-50至+60 mV,步长10 mV,持续时间~300 ms),记录L型钙电流(通常为峰电流减去稳态电流)。
- I-V关系曲线: 阶跃脉冲诱发的峰值电流对应电压作图。
- 稳态激活与失活曲线: 分别给予激活(去极化前置脉冲)或失活(不同HP条件)相关Protocol,计算电导(G)或相对电流(I/Imax)并拟合Boltzmann方程。
- 数据保存: 原始电流/电压信号直接数字化存储于计算机硬盘。
三、 数据分析
- 动作电位分析: 离线软件测量RMP, APA, dV/dtmax, APD₅₀, APD₉₀等参数。注意区分起搏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特性差异。
- 离子电流分析:
- 测量不同钳制电压下的峰值电流(峰值减去基线)、稳态电流。
- 绘制电流-电压(I-V)关系曲线(电流密度=峰值电流/细胞膜电容)。
- 构建激活曲线:归一化电导(G/Gmax)vs. 钳制电压,拟合Boltzmann方程:G/Gmax = 1 / (1 + exp[(V₁/₂ - V_m)/k]),获得半激活电压(V₁/₂)和斜率因子(k)。
- 构建稳态失活曲线:归一化电流(I/Imax)vs. 前置电压,拟合Boltzmann方程:I/Imax = 1 / (1 + exp[(V_m - V₁/₂)/k]),获得半失活电压(V₁/₂)和斜率因子(k)。
- 计算失活时间常数(τ):电流衰减曲线拟合单/双指数函数。
四、 关键注意事项
- 细胞质量: 是实验成败核心。选择形态良好、横纹清晰、对电场刺激有反应的细胞。避免使用分离过程中受损或自发性收缩的细胞。
- 溶液精确性: 严格精确称量试剂配制溶液,渗透压(~290-310 mOsm/L)和pH值必须准确校准并维持稳定。更换溶液时避免气泡进入。
- 温度和灌流: 温度显著影响通道动力学。维持记录温度恒定(通常35-37°C模拟生理温度)。灌流系统需提供稳定无气泡的灌流,确保药物浓度快速交换。
- 电极特性与串联电阻: 确保电极尖端清洁无堵塞,封接电阻高(>1GΩ),成功破膜后串联电阻低(<20 MΩ)且稳定。高串联电阻会导致电压钳位不准和信号失真。实时监控补偿效果。
- 电压控制与漏电流: 合理设置钳制电位和阶跃Protocol。必要时采用P/N漏减方法扣除线性漏电流和电容瞬变值影响。
- 种属特异性: 兔心肌电生理特性(如离子通道表达、动作电位形态)与小鼠、大鼠、人等存在差异,解读数据需考虑种属背景。
- 伦理与规范: 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准则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五、 应用价值
兔心肌细胞电生理检测技术为深入理解以下关键问题提供直接实验证据:
- 心脏基础电生理特性: 解析心室肌、心房肌、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等不同部位细胞的固有电生理差异。
- 心律失常机制研究: 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遗传性心律失常(如LQTS)等病理状态下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如钠电流晚成分增大、钾电流减弱、钙处理异常等)导致复极离散度增加的机制。
- 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 体外评估化合物(尤其是新药)对心脏离子通道(hERG/Kv11.1钾通道最为关键,以及Nav1.5, Cav1.2等)的抑制或激活作用,预测其诱发QT间期延长、获得性长QT综合征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风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
- 心血管药物研发: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开放剂、钙通道阻滞剂)的效能与作用机制。
- 基因功能研究: 结合基因操作(如过表达、RNA干扰、基因敲除/敲入兔模型),解析特定基因(如编码离子通道亚基或其调控蛋白)在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的功能。
结语
兔心肌细胞电生理检测技术是揭示心脏电活动奥秘、探索心律失常病理机制、评估药物心脏安全性的强有力工具。其成功实施依赖于高质量的细胞分离、精密可靠的膜片钳设备、标准化的实验流程以及严谨的数据分析。该技术为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及心脏疾病防治策略和新药研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细胞模型支持。随着自动化膜片钳技术的进步,其通量与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