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架车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4 08:24:38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医疗担架车全面检测技术指南

担架车作为患者转运的核心装备,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与转运效率。为确保担架车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检测流程。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担架车检测框架,涵盖其主要部件与功能。

一、 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1. 结构与框架完整性 (结构安全基础):

    • 检测内容: 全面检视主体框架、担架面板支撑结构、扶手、脚轮支架等关键承力部件。
    • 技术要求:
      • 无肉眼可见的裂纹、严重变形或锈蚀穿透
      • 所有焊接点牢固无开焊
      • 结构连接件(螺栓、螺母、销轴等)齐全、紧固无松动、无滑丝
      • 框架无明显扭曲或失衡现象。
  2. 担架面板系统 (患者承载平台):

    • 检测内容: 担架面板(硬板或软垫)、头板、侧护栏、约束装置(如配备)。
    • 技术要求:
      • 面板表面平整、无破损、无尖锐毛刺或突出物。软垫无大面积塌陷、撕裂或污染。
      • 头板与主体连接牢固,升降/倾斜功能(如配备)顺畅、可靠锁止
      • 侧护栏升降顺畅,锁定机构有效,在锁定状态下能承受规定载荷(通常模拟正常使用下压或侧向力)无意外解锁或变形。
      • 约束装置(绑带、安全带等)完好无损,带扣、锁舌功能正常,无老化、脆化或撕裂现象。
  3. 脚轮与刹车系统 (移动与驻停安全):

    • 检测内容: 所有脚轮转动灵活性、刹车装置有效性、转向机构。
    • 技术要求:
      • 脚轮转动灵活、无卡滞、无异响,无明显磨损导致晃动过大。
      • 中央刹车(若配备): 踩下/扳动后,所有脚轮被同步可靠锁止,松开后能完全解锁。刹车踏板/手柄回位正常。
      • 独立脚轮刹车(若配备): 每个刹车装置均能独立、可靠锁止对应脚轮
      • 规定坡度(通常模拟典型医院坡道,如≤5°) 上,施加刹车后担架车无滑动或位移
      • 转向脚轮(如有)转向功能正常,无过度松旷或卡死。
  4. 升降与倾斜功能 (体位调整):

    • 检测内容: 液压缸、气弹簧、手动/电动泵、控制阀、手柄/开关等。
    • 技术要求:
      • 升降/倾斜动作平稳、顺畅,无卡顿、异响或异常抖动
      • 在额定载荷下,能顺畅升降/倾斜至设计最高/最低位置
      • 位置锁定可靠:在升降中途或到达目标高度后,释放操作手柄/开关,担架车高度/角度应保持稳定,无明显下沉或漂移(在规定时间内,如下沉量≤X mm/分钟)。
      • 手动泵操作力适中,无泄漏(油、气)。电动系统运行无异响、过热。
  5. 推拉操作性能 (转运可控性):

    • 检测内容: 推行、转向的轻便性、稳定性。
    • 技术要求:
      • 在平坦硬质地面上,空载和满载时,推行省力、方向控制精准
      • 推行过程中无跑偏、蛇行或异常晃动
      • 转向操作灵活可控,转弯半径符合设计预期。
  6. 清洁度与消毒兼容性 (感染控制):

    • 检测内容: 产品材质表面状态、设计可清洁性。
    • 技术要求:
      • 表面无难以清除的污渍、血渍、残留消毒剂结晶或明显腐蚀痕迹
      • 材质兼容常用医院消毒剂,无明显变色、起泡、剥落、变脆等劣化迹象。
      • 结构设计便于清洁,无难以触及的卫生死角。
 

二、 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 目视检查: 全面、细致地检查所有部件的外观、连接状态、完整性。
  • 功能测试: 按照操作说明,实际操作每一项功能(升降、倾斜、刹车、护栏开合等),确认其动作和锁止效果。
  • 手感测试: 通过推拉、晃动、按压等方式,感受结构的稳固性、操作的顺畅度、有无松旷异响。
  • 承重测试: 使用标准砝码或模拟载荷(通常不低于设计最大载重),测试升降功能、刹车有效性、结构稳定性。
  • 坡度测试: 在符合规范的测试坡道上验证刹车效能。
  • 环境要求: 在光线充足、地面平整的场地进行检测。
  • 安全防护: 进行承重或坡度测试时,确保操作人员安全,测试区域无无关人员。
 

三、 检测结果判定与处置

  • 合格: 所有检测项目均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 不合格: 任何一项关键安全项目(如结构开裂、刹车失效、锁止装置失灵、严重锈蚀穿透、承重部件变形)不符合要求,或多项次要项目不符合要求影响安全使用。
  • 维修后复检: 对于可修复的缺陷(如紧固件松动、轻微阻滞、需校准等),修复后必须重新检测相关项目,确认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 停用/报废: 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关键部件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或整体性能严重劣化的担架车,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相关流程申请报废处理。不得带病运行!
 

四、 检测周期与记录

  • 日常检查: 每次使用前后进行快速外观检查和基本功能测试(如刹车、护栏锁)。
  • 定期检测: 根据使用频率、环境严苛程度和制造商建议(如有),制定强制性的全面检测周期(例如:每月、每季度、半年或每年)。高强度使用、老旧设备或处于特殊环境(如腐蚀性环境)应缩短检测周期。
  • 维修后检测: 每次进行涉及安全或核心功能的维修后,必须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
  • 检测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检测(特别是定期全面检测和维修后检测)的日期、检测人员、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合格/不合格/具体问题描述)、处置措施(继续使用/维修/停用报废)、复检结果(如适用)。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追踪管理。
 

五、 重要安全警示

  • 失效风险: 忽视检测可能导致担架车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结构垮塌、患者跌落、失控滑动、体位意外改变等严重事故,直接威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 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检测制度是预防事故的最有效手段。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 专业维护: 复杂维修(如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应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
  • 配件规范: 更换配件应使用符合原设计规格要求的正规部件。
 

结论:

建立并贯彻一套科学、严谨、持续的担架车检测体系,是保障医疗转运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投入必要资源,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台在用的担架车都经过严格的“健康体检”,时刻处于安全、可靠、可用的状态。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守护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定期检测与维护不是成本,而是对生命安全的必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