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使用后3小时口气清新持久性感官盲测

发布时间:2025-07-04 08:24:38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牙膏使用后3小时口气清新持久性感官盲测报告

一、 研究背景

维持持久清新的口气是口腔护理产品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消费者日常关注的核心需求。为客观评估不同类型牙膏在提供并维持口气清新方面的实际效果,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一项严格控制的感官盲测实验,重点关注牙膏使用后3小时内的口气清新度变化趋势。

二、 实验方法

  1. 受试者筛选:

    • 招募40名年龄在18-55岁之间、无严重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龋齿活动期)、无吸烟习惯的健康成年志愿者。
    • 受试者需具备正常的嗅觉和味觉功能,并通过基础感官辨别测试(如识别常见气味浓度差异)。
    • 实验前24小时,受试者需避免食用大蒜、洋葱、韭菜、咖啡、酒精等强刺激性食物饮料,仅使用标准无香型漱口水进行基础口腔清洁。
  2. 测试样品:

    • 选取市面上流通的三种不同类型牙膏(标记为A、B、C)作为测试对象,涵盖不同宣称功效(如长效清新、天然成分、强效除菌等)。
    • 同时设置一个不含特定清新成分的基础对照牙膏(标记为D)。
    • 所有样品均去除外包装标识,仅以随机编号(如P1, P2, P3, P4)提供给受试者和评价员,确保双盲。
  3. 测试流程:

    • 基线测试: 受试者早晨空腹状态下,使用清水漱口后静坐10分钟,由专业感官评价员(5名,经培训且校准一致)使用标准距离嗅闻法(距离口鼻约10-15厘米),依据10分制标度(1=非常差/异味浓烈,10=极好/非常清新)独立评估其基础口气清新度。
    • 刷牙环节: 受试者使用统一提供的软毛牙刷和固定量(约1克)的指定编号测试牙膏,按照巴氏刷牙法刷牙2分钟,随后用清水彻底漱口1分钟。
    • 即时测试: 刷牙漱口结束后5分钟,由同一组感官评价员按相同方法评估受试者口气清新度(T0)。
    • 追踪测试: 在刷牙后30分钟(T0.5)、60分钟(T1)、120分钟(T2)、180分钟(T3)四个时间点,再次由感官评价员对受试者口气清新度进行重复评估。
    • 受试者自评: 每个评估时间点,受试者也需根据自身感受,使用相同的10分制标度对自己的口气清新度进行打分。
    • 环境控制: 所有测试均在恒温(22±2℃)、恒湿(50±5%)的独立静室进行,受试者在测试间隔期仅可饮用少量清水,禁止进食、嚼口香糖或其他口腔清洁行为。
 

三、 实验结果

  1. 感官评价员数据(平均分):

    时间点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样品D (对照)
    基线 (刷牙前) 3.2 3.1 3.3 3.2
    T0 (刷牙后5分钟) 8.9 8.6 8.7 7.5
    T0.5 (刷牙后30分钟) 7.8 7.1 7.3 5.9
    T1 (刷牙后60分钟) 6.9 6.0 6.4 4.7
    T2 (刷牙后120分钟) 5.8 4.8 5.2 3.6
    T3 (刷牙后180分钟) 5.0 4.1 4.5 3.1
    • 趋势分析: 所有样品在使用后(T0)均能显著提升口气清新度(>7.5分),明显优于基线水平(约3.2分)。随时间推移,所有样品的清新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 差异比较(T3时刻): 在关键的3小时(T3)时间点:
      • 样品A的口气清新度平均分最高(5.0分)。
      • 样品B的平均分最低(4.1分)。
      • 样品C(4.5分)和样品D(3.1分)介于两者之间。
    • 持久性表现: 样品A在T0.5至T3的各个时间点,其平均清新度评分均高于其他样品,表明其口气清新效果的衰减速度相对较慢,持久性最佳。样品B的衰减速度相对较快。对照样品D的清新度下降最快,在T3时已接近基线水平。
  2. 受试者自评数据(平均分):

    • 受试者自评的趋势与感官评价员评估基本一致,均显示使用后清新度显著提升,随后随时间下降。
    • 在T3时刻,样品A的自评分(4.8分)也显著高于样品B(4.0分)、样品C(4.3分)和样品D(3.0分)。
    • 受试者对样品A在3小时后的清新感主观满意度相对更高。
  3. 统计分析:

    • 方差分析(ANOVA)显示,在T1、T2、T3时间点,不同样品间的口气清新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 事后检验(Tukey HSD)进一步确认,在T3时刻,样品A的评分显著高于样品B和样品D;样品A与样品C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7);样品B显著低于样品C和样品A;样品D显著低于其他所有样品。
 

四、 分析与讨论

  1. 普遍规律: 本实验证实,牙膏使用后提供的即时口气清新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衰减,主要源于:

    • 唾液的持续分泌稀释了口腔内的清新成分。
    • 口腔内细菌代谢活动重新活跃,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等异味物质。
    • 清新香精成分的挥发性导致其浓度逐渐降低。
  2. 持久性差异: 不同牙膏在维持口气清新持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样品A表现最为突出,其配方可能包含以下一种或多种机制:

    • 长效缓释技术: 采用特殊载体或包埋技术,使清新成分(如香精、锌盐等)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释放。
    • 强效抑菌成分: 含有效抑制口腔致臭菌(如厌氧菌)的成分(如特定浓度的氟化亚锡、西吡氯铵、精油等),从源头上减少异味物质的产生。
    • 中和异味物质: 含有能直接中和VSCs等异味分子的成分(如活性锌化合物)。
    • 促进唾液保护: 某些成分可能有助于维持更健康的唾液环境,间接延长清新感。
  3. 感官评价的价值: 专业感官评价员的客观评估是衡量口气清新度的核心方法,其数据排除了受试者主观期望或心理暗示的影响。受试者自评数据可作为重要补充,反映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两者在本研究中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4. 3小时节点的意义: 选择3小时作为关键观测点具有现实意义,它大致覆盖了日常刷牙间隔(如早餐后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或重要的社交活动时长,能较好地反映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五、 结论

本次感官盲测实验通过严谨的设计和执行,客观评估了不同类型牙膏在使用后3小时内维持口气清新的能力。结果表明:

  1. 所有牙膏均能有效提供即时口气清新感,但效果的持久性存在显著差异。
  2. 样品A在3小时时间点展现出最佳的口气清新持久性,其感官评价员评分和受试者自评均显著优于部分对比样品。
  3. 样品B的清新效果衰减相对较快,在3小时后的表现相对较弱。
  4. 不含特定清新成分的对照牙膏(D)效果维持时间最短。
 

本实验结果可为消费者在选择具有长效口气清新功能的牙膏时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提示关注产品在提供即时清新感之外,维持效果的持久性同样重要。个体口腔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实际效果。持续关注口气清新持久性的研究,对提升口腔护理产品的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