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866抗菌率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3 12:45:00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以下为GB/T 21866《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技术解读全文(不含任何企业信息),严格遵循标准框架与核心要求:


GB/T 21866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陶瓷、金属等非多孔材料表面抗菌性能的定量检测方法,适用于抗菌剂处理制品的实验室评价。

2 术语定义

  • 抗菌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活菌数减少的百分比
  • 对照组:未处理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的菌落数
  • 实验组:抗菌处理样品培养后的菌落数
 

3 检测原理

通过对比抗菌材料与普通材料在接种特定菌液后的存活菌落数量,计算抗菌率。


4 试剂与设备

4.1 主要试剂

  • 营养琼脂培养基(符合GB 4789.28)
  • 磷酸盐缓冲液(PBS, pH 7.2-7.4)
  • 试验菌种(任选其一):
    •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 大肠杆菌(ATCC 25922)
 

4.2 仪器设备

  • 生物安全柜(Ⅱ级)
  • 恒温培养箱(37℃±1℃)
  • 灭菌高压釜(121℃可调)
  • 菌落计数器
  • 无菌培养皿、移液器
 

5 检测步骤

5.1 样品制备

  • 规格:50mm×50mm 平整试样(厚度≤10mm)
  • 预处理:紫外灯照射30min灭菌
 

5.2 菌液制备

步骤 操作要求
菌种活化 划线接种→37℃培养24h
菌悬液配制 PBS稀释至浓度10⁶-10⁷ CFU/mL

5.3 接种与培养

  1. 无菌条件下取0.1mL菌液滴加至试样表面
  2. 覆盖无菌薄膜均匀铺展
  3. 实验组/对照组各设3个平行样
  4. 37℃、90%RH培养24h±1h
 

5.4 菌落计数

  • 试样浸入10mL PBS溶液,超声震荡5min
  • 取1mL洗脱液梯度稀释,倾注平板
  • 37℃培养48h后计数
 

6 结果计算

抗菌率公式
< data-sourcepos="null:null-null:null"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R=ABA×100%R = \frac{A - B}{A} \times 100\%

  • R:抗菌率(%)
  • A:对照组平均菌落数(CFU/片)
  • B:实验组平均菌落数(CFU/片)
 

有效性判定

  • 抗菌率≥90%:具有显著抗菌效果
  • 90%>抗菌率≥70%:具有一定抗菌作用
 

7 检测报告要求

项目 内容说明
样品信息 材质、规格、处理工艺
试验条件 温度、湿度、菌种、浓度
原始数据 平行样菌落计数记录
抗菌率计算结果 精确至0.1%
结论判定 是否符合抗菌性能要求

8 关键注意事项

  1. 生物安全:废弃培养物需121℃高压灭菌30min
  2. 操作规范:全程无菌操作,菌液现配现用
  3. 环境控制:培养箱湿度偏差≤±5%
  4. 重复性要求:平行样抗菌率极差≤10%
 

示例数据(供参考)

组别 菌落数(CFU/片) 平均值 抗菌率
对照组 152, 168, 145 155 -
实验组 12, 15, 10 12.3 92.1%

注:本标准文本仅作技术解读,实际检测须以最新版GB/T 21866原文及实验室认证要求为准。


本文件内容严格依据国家标准框架编制,未引用任何商业主体信息,适用于科研、质检及行业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