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CFU测定

发布时间:2025-07-03 09:27:56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益生菌CFU测定:原理、方法与实践要点

CFU测定(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是评估益生菌产品活性的黄金标准方法。其结果直接反映产品中具有繁殖能力的活菌数量,对保证益生菌效能、产品质量控制和法规遵循至关重要。

一、核心原理

通过定量稀释样品,使益生菌细胞分散在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培养后,每个活细胞(或可形成菌落的细胞团)会生长、繁殖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统计特定稀释度下生长的典型菌落数,即可回溯计算出原始样品中的活菌浓度(通常表示为CFU/g 或 CFU/mL)。

二、关键步骤与操作要点

  1. 样品准备与均质化

    • 样品复苏: 冷冻或冻干样品需在适当条件下(如推荐温度、时间)复活。严格遵循样品说明(避免使用说明书之外的复水溶剂)。
    • 均质化: 使用无菌稀释液(如0.85%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或特定缓冲液)将样品充分溶解或悬浮。关键: 确保彻底、均匀分散!使用无菌均质袋/均质器剧烈摇晃或拍打,或涡旋振荡器充分混匀。固体样品(如胶囊粉、片剂粉末)需研磨成细粉后溶解。均质化不全会导致结果严重偏低。
  2. 梯度稀释

    • 使用无菌移液技术,将均质后的样品进行十倍系列稀释(例如:1:10, 1:100, 1:1000...)。
    • 关键: 无菌操作! 每个稀释步骤需更换无菌吸头/吸管,并在稀释管中充分混匀后再吸取下一稀释度。选择合适的稀释梯度至关重要,目标是最终平板上有30-300个可清晰计数的菌落。
  3. 接种与培养

    • 倾注平板法(首选):
      • 选取2-3个目标稀释度(预计菌落在30-300 CFU)。
      • 取1mL稀释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
      • 倒入熔化并冷却至45-50°C的选择性琼脂培养基(如MRS用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M17用于链球菌/乳球菌,特定培养基需匹配目标菌种)。
      • 立即轻轻旋动平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待琼脂凝固。
    • 涂布平板法:
      • 吸取0.1mL或0.05mL稀释液滴在已凝固的琼脂平板上。
      • 用无菌涂布棒均匀涂布于整个表面。
    • 关键: 培养基选择必须支持目标益生菌生长并抑制背景菌。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确保培养基温度合适,避免烫死益生菌。
    • 培养: 平板倒置放入设定好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条件(温度、时间、气体环境 - 如厌氧罐用于厌氧菌)必须严格符合目标益生菌的生长特性(通常37°C乳酸菌需培养48-72小时,双歧杆菌在厌氧条件下需72小时)。培养时间不足或条件错误会导致计数偏低。
  4. 菌落计数

    • 选择菌落数在30 - 300 CFU之间(涂布法为15-150 CFU)的平板进行计数。避免蔓延生长、模糊不清或明显污染的平板。
    • 关键: 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手动标记计数,准确识别目标菌落的特征(形态、颜色)。同一稀释度做多个平行平板(通常≥2个),计算平均值。
  5. 结果计算

    • 公式:CFU/g (或 mL) = (平均菌落数 × 稀释倍数) / 接种体积(L)
    • 举例(倾注法,接种1mL):
      • 某稀释度(10^-6)平板平均菌落数为85个。
      • 计算结果 = (85 × 1,000,000) / 0.001 = 85 × 10^6 CFU/g (mL) = 8.5 × 10^7 CFU/g (mL)
    • 报告: 以科学计数法报告结果(如2.4 × 10^9 CFU/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并标明置信区间(如有)。
 

三、质量控制与误差来源

  • 培养基验证: 使用标准菌株验证培养基的选择性和促生长能力。
  • 无菌操作: 所有步骤需在洁净环境(如超净工作台)中进行,防止微生物污染。
  • 设备校准: 移液器、培养箱定期检定。
  • 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和菌落识别。
  • 平行试验: 增加平行样和平板数可提高结果可靠性。
  • 常见误差来源:
    • 样品不均质: 最大误差来源,导致结果偏低且重现性差。
    • 稀释错误: 吸液不准、未换吸头、混匀不足。
    • 菌落识别错误: 目标菌落特征不熟悉,误判非目标菌落或遗漏微小菌落。
    • 培养条件不当: 温度、时间、气体不符合要求。
    • 蔓延菌落干扰计数。
    • 培养基不适: 无法支持目标菌生长或无法抑制杂菌。
 

四、替代方法与注意事项

  • 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如PI/SYTO9): 可快速区分活/死菌,但设备昂贵,需专业操作,结果可能与CFU有差异(检测的是“可培养能力”之外的代谢状态)。
  • 选择依据: CFU法仍是法规和标准(如ISO 7889, ISO 19344)最广泛认可的方法,尤其用于产品标示和质控。其他方法可作为补充或研发工具。
  • 复杂基质: 含多种益生菌或不溶性成分的产品,需优化均质和分离方法。
  • 活力与功能: CFU计数仅反映可培养活菌数,不代表菌株功能活性。 功能评价需其他体外/体内试验。
 

总结:

益生菌CFU测定是评估产品活菌数量的基石方法。其准确性依赖于严格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无菌技术、适宜的培养基与培养条件选择以及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理解每一步骤的关键控制点并有效管理误差来源,是获得可靠、可重复检测结果的保障。持续的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是维持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关键。该方法为益生菌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监控和货架期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核心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