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迁移抑制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2 15:13:30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成纤维细胞迁移抑制检测

目的:
本方法旨在评估特定试剂或处理条件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是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纤维化疾病和肿瘤微环境形成等众多生理病理过程的核心环节。抑制其异常活跃的迁移对相关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原理:
通过人为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单层上制造“伤口”(即无细胞间隙),或利用具有微孔滤膜的Transwell小室建立化学浓度梯度,模拟细胞在体内迁移的环境。随后加入待测抑制剂,通过定时显微成像观察并定量分析细胞向“伤口”区域或穿过微孔滤膜迁移填充的能力变化,从而判断该抑制剂对细胞迁移的抑制效果及其强度。

主要实验方法:

  1. 体外伤口愈合实验
    • 材料与试剂:
      • 成纤维细胞(建议使用稳定传代的低代数冻存细胞)
      • 含血清的标准细胞培养基(如DMEM/F12 + 10% FBS)
      • 无血清培养基(迁移实验用)
      • PBS缓冲液
      • 细胞培养级无菌移液器吸头
      • 无菌细胞刮刀或200 μL移液器吸头(制造划痕用)
      • 24孔或6孔细胞培养板
      • 倒置相差显微镜(配备摄像系统及图像分析软件)
      • 待测抑制剂(溶解于适当溶剂,如DMSO,使用前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设置不含抑制剂仅含溶剂的对照组)
      • 阳性对照抑制剂(可选,如细胞松弛素D)
    • 步骤:
      • 铺板与培养: 将成纤维细胞以合适密度(通常需达到次日能形成融合度90-100%的单层)接种于培养板孔中,置于37°C, 5% CO2培养箱中过夜培养。
      • 制造划痕: 吸去旧培养基,用PBS轻柔漂洗细胞1-2次以去除死细胞和碎片。使用无菌细胞刮刀或200 μL移液器吸头的末端(垂直紧贴孔底),在细胞单层上匀速划出一道或多道笔直、清晰的“伤口”(划痕)。立即用PBS再次轻柔洗涤1-2次,去除被划掉的细胞。
      • 加入处理: 吸净PBS,加入含不同浓度待测抑制剂的无血清培养基(实验组),或仅含溶剂的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或含阳性抑制剂的无血清培养基(阳性对照组)。确保液体加入时避免冲刷划痕边缘。
      • 迁移监测与成像: 立即将培养板置于显微镜下,在划痕区域选择多个代表性固定视野(通常每孔至少3个),清晰拍摄初始时间点(T0)的图像。然后将培养板放回培养箱。
      • 定时观察: 在预定的时间点(如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细胞迁移速度),取出培养板,在相同位置再次拍摄图像。拍摄过程应迅速,减少细胞在非培养环境的暴露时间。
      • 图像分析(定量):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测量每个时间点每个视野划痕区域的宽度或面积。
        • 划痕宽度法: 在划痕上选取多个固定位置(如每隔一定距离),测量该位置的划痕宽度。计算每个时间点相对于T0的划痕宽度闭合百分比。
        • 划痕面积法: 勾勒整个划痕区域,计算其面积。计算每个时间点划痕剩余面积占T0划痕面积的百分比。
        • 迁移距离法: 测量细胞前沿从T0位置迁移的距离变化。
        • 计算迁移抑制率:
 
 
 
 
迁移抑制率 (%) = [1 - (抑制剂处理组迁移量 / 溶剂对照组迁移量)] × 100%
 
 
 
其中,迁移量可以是划痕闭合百分比、迁移距离等参数值。

2. Transwell迁移实验
* 材料与试剂:
* 成纤维细胞
* 含血清的标准细胞培养基
* 无血清培养基
* PBS缓冲液
* 含8 μm孔径聚碳酸酯膜的Transwell小室(根据培养板选择12孔或24孔板规格)
* 24孔或12孔细胞培养板(下室)
* 胰酶/EDTA消化液
* 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板
* 结晶紫染色液(或其他细胞染色液)或Calcein-AM荧光染料(用于活细胞定量)
* 甲醇(固定细胞用)
* 显微镜(用于染色细胞计数)或荧光酶标仪(用于荧光定量)
* 待测抑制剂(溶于溶剂,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
* 趋化因子(如FBS、PDGF、TGF-β,可选,置于下室作为趋化因子)
* 步骤:
* 细胞准备: 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并计数。调整细胞密度(通常在1×10⁵ 至 5×10⁵ 个细胞/mL)。
* 抑制剂孵育(可选): 可将抑制剂直接加入细胞悬液中进行预孵育(如30分钟至1小时)。
* 上室加样: 吸取适量细胞悬液(如100-200 μL)加入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中。
* 下室加样: 在下室(培养板孔)中加入含趋化因子(如10% FBS)的无血清培养基(阳性对照组)或不含趋化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阴性自发迁移组)/含待测抑制剂的无血清培养基(实验组)。确保上下室液体间无气泡阻隔。抑制剂也可同时加入上室和下室。
* 迁移培养: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置于37°C, 5% CO2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通常4-24小时,依细胞类型和趋化因子强度而定)。
* 终止迁移与去除未迁移细胞: 小心取出Transwell小室,用棉签或无纺布拭子轻柔擦去上室膜上表面未迁移的细胞。
* 固定与染色: 将小室置于甲醇中固定5-15分钟。吸干液体后,用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0-20分钟(或其他染色方法)。
* 清洗与干燥: 用PBS或水仔细冲洗小室膜下表面数次,去除多余染料。小心拆下膜片,干燥。
* 细胞计数/定量:
* 计数法: 将膜片置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通常400倍)下随机选取多个视野(至少5个),计数视野中迁移到膜下表面的细胞数。计算平均每个视野的迁移细胞数。
* 溶解/提取法: 将染色后的膜片置于合适的溶剂(如33%醋酸溶液溶解结晶紫)中,震荡溶解染料。使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如570nm)下测定吸光度值(OD值)。OD值与迁移细胞数成正比。
* 荧光法: 迁移完成后,去除未迁移细胞后在膜上加入Calcein-AM染料孵育,随后用荧光酶标仪检测膜下表面的荧光强度。
* 计算迁移抑制率:

 
 
 
迁移抑制率 (%) = [1 - (抑制剂处理组迁移细胞数或OD值 / 阳性对照组迁移细胞数或OD值)] × 100%
 
 
 
*注意:* 自发迁移组(下室无趋化因子)的结果用于评估背景迁移水平,通常非常低。阳性对照组应使用强趋化因子(如10% FBS)。

关键注意事项:

  1. 细胞状态: 使用健康、活力高、低传代次数的细胞。确保实验前细胞状态一致。
  2. 划痕质量: 划痕应尽量直、宽窄均匀一致,边缘平滑。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孔底。
  3. 无血清条件: 迁移实验通常在无血清或低血清培养基中进行,以消除血清本身对迁移的刺激作用,凸显抑制剂效应。
  4. 时间点选择: 根据细胞类型和迁移速度优化观察时间点,确保在对照组显著迁移但尚未完全愈合时进行测量。
  5. 抑制剂浓度与溶剂对照: 设置合理的抑制剂浓度梯度。必须设立仅含相应浓度溶剂的对照组(如0.1% DMSO组),排除溶剂本身对细胞迁移的非特异性影响。
  6. 细胞增殖干扰: 细胞迁移实验时间较长,抑制剂可能同时影响细胞增殖。若抑制剂具有抑制增殖作用,需通过增殖实验(如CCK-8)评估其对迁移结果的干扰程度,或使用丝裂霉素C等预处理细胞以抑制增殖(尤其伤口愈合实验)。
  7. 统计学分析: 每个处理组应设置足够的生物学重复(至少3个独立实验)和技术重复(每孔多个视野)。数据以均值 ± 标准差表示,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ANOVA)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
  8. 图像分析一致性: 确保所有图像在相同放大倍数、光照条件下拍摄。图像分析时参数设置保持一致。
  9. Transwell膜孔径选择: 通常使用8μm孔径膜用于成纤维细胞迁移研究。
  10. Transwell清洗: 擦除上室未迁移细胞时必须轻柔仔细,避免损伤已迁移细胞或将其震落。
 

应用实例:

此方法广泛应用于以下研究领域:

  1. 伤口愈合与抗瘢痕研究: 筛选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迁移、减少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候选药物或生物制剂(如抗体、siRNA)。
  2. 抗纤维化药物开发: 评价药物抑制成纤维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浸润的效果,用于肺纤维化、肝纤维化、肾纤维化等疾病治疗研究。
  3. 癌症研究: 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调控机制(如特定信号通路的作用),筛选靶向CAF迁移以抑制其促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如靶向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
  4. 生物材料评价: 评估生物材料(如支架、敷料)的浸提液或表面特性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促进或抑制)。
  5. 细胞外基质研究: 研究特定细胞外基质成分、酶类(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或其抑制剂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调节作用。
 

结论:

成纤维细胞迁移抑制检测是体外研究细胞迁移行为及其调控机制的关键技术。通过标准的伤口愈合实验或Transwell迁移实验,结合精确的图像分析或细胞定量方法,能够可靠地评估各类试剂(小分子化合物、抗体、核酸、天然产物、生物材料等)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效果,为相关疾病的机理探索和潜在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严格的对照设置和规范的操作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