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气包装材料染色渗透试验

发布时间:2025-07-01 17:13:01 阅读量:3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不透气包装材料染色渗透试验方法

1. 目的
本试验旨在通过染色液在特定压差下的渗透行为,检测并评估不透气性包装材料(如塑料薄膜、复合膜、镀铝膜、涂布材料及硬质塑料容器壁材等)是否存在贯穿性缺陷(如针孔、裂纹、密封不良等),确保其具备有效阻隔液体或微生物渗透的能力。适用于材料研发、质量控制及成品包装完整性验证。

2. 试验原理
在受控条件下,于密闭容器内对试样一侧施加负压(或正压),形成压差驱动。将试样与染色液接触,如有贯穿性缺陷,染色液将在压差作用下渗透至材料另一侧,形成肉眼可见的着色斑点,直观显示缺陷位置。

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渗透试验装置: 由透明样品腔(顶部可观察)、试样夹具、真空/压力系统(真空泵或空压机及调节阀)、压力表/真空计、染色液容器组成。
  • 试样夹具: 确保试样平整夹持,有效测试区域密封良好。
  • 真空/压力系统: 能产生并稳定维持所需测试压差(如常压至 -80 kPa 真空度或 0.1 - 1.0 bar 正压)。
  • 染色液:
    • 常用选择: 1% (w/v) 亚甲蓝水溶液(显色清晰,需注明潜在毒性及按规处理废液)。
    • 食品接触/环保优选: 高浓度可食用色素(如亮蓝、胭脂红)水溶液(颜色鲜艳,安全性高)。
    • 要求: 颜色鲜艳稳定,低粘度,易浸润,与测试材料无反应。使用前过滤去除颗粒物。
  • 辅助器具: 计时器、量筒、烧杯、镊子、无绒软布/纸巾。
 

4. 试样制备

  • 从待测材料(膜材或容器壁材)代表性部位裁取平整试样,尺寸应覆盖样品腔有效测试区域。
  • 试样数量:每个样品至少测试 3 个试样。
  • 试样应清洁、无折痕、无可见损伤(测试区域外除外)。
 

5. 试验条件

  • 温度: 推荐标准实验室环境 (23 ± 2)°C。特殊应用按需控制。
  • 湿度: 建议 (50 ± 10)% RH。
  • 压差: 根据材料预期使用条件或相关标准设定(如 -27 kPa 至 -80 kPa 真空度是常见范围)。无规定时,需验证确定临界压差。
  • 测试时间: 通常设定 1 - 5 分钟,或根据经验/标准规定。
 

6. 试验步骤

  1. 装置准备: 清洁样品腔及夹具密封面,确保无残留液体或杂质。
  2. 装夹试样: 将试样置于夹具中央,被测面朝向染色液腔。均匀紧固夹具,确保试样平整无皱,测试区域密封严实。
  3. 注入染色液: 向染色液腔注入足量染色液(高度建议 ≥25mm),完全浸没试样测试面。
  4. 施加压差:
    • 负压法 (常用): 密封装置,连接真空系统。缓慢平稳施加真空至规定值并开始计时。保持压力稳定。
    • 正压法: 密封装置,向试样上方腔体缓慢加压至规定值并计时。保持压力稳定。
  5. 保压与观察: 在保压期间,透过透明腔体持续观察试样非接触染色液一侧(观察面)是否有染色液斑点或连续流痕出现,记录渗漏发生时间及位置。
  6. 泄压与取出: 达到规定时间后,缓慢释放压力至常压。小心打开夹具,取出试样。用流水轻轻冲洗观察面残留染色液(避免冲刷疑似渗漏点),用无绒软布/纸巾吸干水分(勿擦拭)。
  7. 检查判定: 在良好光线下(推荐使用冷光源或漫射光),立即仔细检查试样观察面。记录任何可见的染色斑点或条痕及其位置、大小、数量。
 

7. 结果判定(可根据需求选择)

  • 定性判定:
    • 观察面无任何染色斑点或条痕:判定该试样为“无渗透”(通过)。
    • 观察面出现一处或多处清晰可见的染色斑点或条痕:判定该试样为“有渗透”(不通过)。
  • 半定量判定 (如需):
    • 记录每个试样上的渗透点数量及位置。
    • 测量并报告单个渗透点的近似尺寸或总面积。
  • 报告渗透率: 统计一组试样中发生渗透的试样数量,计算渗透率(渗透试样数 / 总试样数 × 100%)。
 

8. 结果应用与失效分析

  • 合格判定: 所有试样均“无渗透”通常认为材料/包装在该测试条件下完整性合格。
  • 失效分析:
    • 单个点状渗透: 提示可能存在针孔、微小杂质点或局部薄弱点。
    • 线性渗透: 提示可能存在划痕、折痕裂纹或密封线缺陷(若在热封区域)。
    • 区域性密集渗透: 提示材料结构疏松、均匀性差或存在严重损伤。
    • 结合位置信息: 分析缺陷是否集中在特定工艺区域(如热封边、模具合模线、印刷部位等),有助于追溯生产环节问题。
 

9. 试验报告要点

  • 材料描述(类型、结构、厚度等)
  • 试样来源及制备方法
  • 所用染色液种类与浓度
  • 测试方法(负压/正压)、具体压差值、保压时间
  • 试验环境(温度、湿度)
  • 每个试样测试结果(有无渗透、渗透点数量/位置/描述)
  • 最终判定结论(基于约定标准)
  • 试验日期、操作人员
 

10.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 使用亚甲蓝等染色剂时戴手套,废液按有害化学废弃物处理。正压测试注意压力容器安全。
  • 密封性验证: 定期检查装置(尤其是夹具)密封性(可用已知完好的致密材料做空白试验)。
  • 缓慢加压/减压: 避免压力突变损坏试样或产生假阴性(液体来不及渗透)。
  • 染色液状态: 确保染色液新鲜、无气泡、无沉淀。过滤去除颗粒物,防止误判为渗透点。避免重复使用导致浓度下降。
  • 清洁彻底: 每次试验后彻底清洁样品腔和夹具,防止交叉污染或假阳性。
  • 及时观察记录: 渗漏痕迹在试样干燥后可能变淡甚至消失,冲洗后应立即检查和记录。
  • 标准遵循: 特定行业(如医疗器械无菌屏障包装)可能强制执行标准化的染色渗透测试方法(参见如 ASTM F1929, ISO 5636-5, GB/T 21302 等),试验参数需严格参照相应标准。
 

此方法为评估不透气包装材料的防液体渗透能力提供了简单直观、成本有效的途径,是保障包装完整性与内容物安全的关键质量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