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化学指示物测试详解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s, CIs)是环氧乙烷(EO)灭菌过程监测的关键工具,用于快速、直观地确认灭菌关键参数(主要是灭菌剂浓度、温度、湿度、时间)是否达到预设要求。它提供灭菌循环物理参数是否达标的即时视觉证据,是灭菌过程放行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 化学指示物工作原理
该类指示物核心为 特殊的化学油墨或染料。其设计原理基于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
- 关键参数触发反应: 在灭菌循环中,当指示物暴露于特定的 温度、湿度、足够的环氧乙烷气体浓度并维持特定时间 后,其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发生不可逆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 颜色变化(最常见): 绝大多数指示物通过明显的 颜色变化 来显示结果(例如:从黄色变为绿色/蓝色,或从粉红色变为棕色/灰色)。
- 其他变化形式: 少数指示物可能通过染料的移动(窗口式)或特定符号的显色来指示结果。
二、 常用化学指示物类型
根据ISO 11140国际标准,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的化学指示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过程指示物(Class 1):
- 用途: 粘贴于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外部。
- 功能: 仅区分物品包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过程,防止未经灭菌与已灭菌物品混淆。不能证明灭菌效果。
- 变化: 通常通过灭菌柜内的热量或蒸汽(预处理阶段)触发变色。
-
单一参数指示物(Class 2): 用于特定测试(如Bowie-Dick测试)检测预真空灭菌柜的空气排除效果(针对蒸汽灭菌,EO灭菌中不常用此类别)。
-
多参数指示物(Class 3, 4, 5): 这是EO灭菌监测的核心。
- Class 3(单参数指示物): 设计用于响应灭菌循环中的一个关键参数(通常是温度)。
- Class 4(多参数指示物): 设计用于响应灭菌循环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关键参数(通常至少包括EO浓度/暴露时间和温度)。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提供比过程指示物更强的过程保证。
- Class 5(综合指示物): 设计用于响应灭菌循环中所有关键参数(浓度、时间、温度、湿度),其预设的响应值(如终点时间/温度/浓度)接近或等同于该灭菌程序的设定值。它提供最高级别的化学指示物过程保证,最接近生物指示物的性能,但不能完全替代生物指示物。
-
循环记录图表(Class 6):
- 仿真指示物(Emulating Indicators): 响应值精确设定为特定灭菌周期的参数(如特定的时间、温度、浓度组合)。
- 验证指示物(Verifying Indicators): 响应值设定为特定灭菌周期参数加上一个安全余量(过度杀灭特性)。
- 用途: 用于日常监测,其性能经过严格验证,能更精确地反映特定灭菌周期是否达到所有关键参数要求。
三、 环氧乙烷灭菌化学指示物测试流程
-
准备工作:
- 根据待灭菌物品的种类、包装方式和灭菌程序要求,严格遵循制造商的说明书选择合适的类别(推荐Class 4, 5, 6)和型号的化学指示物。
- 检查指示物外观是否完好,未过期。
- 记录指示物批号、有效期、装载编号等信息。
-
放置指示物:
- 挑战性位置: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指示物必须放置在灭菌柜内以及物品包内最难被环氧乙烷穿透、最难达到灭菌条件的部位。常见的挑战性位置包括:
- 大型器械管腔内部(使用管腔挑战装置)。
- 多层紧密包裹的物品包中心。
- 灭菌柜排气口附近或制造商指定的冷点。
- 大容量、高密度物品内部。
- 对照位置: 通常会在灭菌柜相对容易灭菌的位置(如靠近进气口)或灭菌包外部同时放置指示物作为对比参考。
- 数量要求: 每个灭菌周期、每个灭菌装载内,以及每个PCD(过程挑战装置)内都应放置足够的指示物。具体数量需参照相关灭菌规范和标准(如ISO 11135, AAMI ST41等)及机构内部规定。
- 挑战性位置: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指示物必须放置在灭菌柜内以及物品包内最难被环氧乙烷穿透、最难达到灭菌条件的部位。常见的挑战性位置包括:
-
运行灭菌循环:
- 正常装载物品并运行预设的环氧乙烷灭菌程序(包括预处理、加湿、灭菌剂注入、暴露、排气、通风/解析等阶段)。
- 化学指示物将全程暴露在灭菌环境参数中。
-
灭菌后处理与解析:
- 完成灭菌循环后,物品需要经过充分的通风/解析时间,以去除残留的环氧乙烷,确保使用安全。
- 化学指示物通常可以随物品一起解析,或按规定提前取出(需确保暴露充分)。必须严格按照指示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解析和干燥。
-
结果判读:
- 时机: 在指示物充分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后(通常解析结束并放置一段时间后)。
- 方法: 在充足、均匀的白色光源下(推荐使用专用的判读灯箱),肉眼仔细对比指示物变化区域(如染料条、窗口)与参考色标(Pass/Fail区域)。
- 合格(Pass): 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完全且均匀地达到预设的合格终点(如颜色变化区域完全进入“Accept”窗口,或颜色与参考Pass色标一致)。
- 不合格(Fail): 指示物没有任何变化、变化不完全(如只有部分区域变色)、变色不均匀或变色达到了不合格终点(如颜色与参考Fail色标一致)。
四、 结果解释与处理
- 化学指示物合格: 表明该指示物所放置位置的灭菌物理参数(浓度、时间、温度、湿度)达到了该指示物设计的最低要求。结合灭菌过程物理监测记录(温度、压力、湿度、时间、气体注入量等)均在合格范围内,可以认为该灭菌循环物理参数合格,物品可以放行使用(但最终无菌保证需结合生物监测结果)。
- 化学指示物不合格:
- 单个物品包内指示物不合格: 该物品包视为未灭菌成功,不得使用。必须调查原因(如包装过紧、指示物放置位置不当、包内存在大量吸湿材料、灭菌剂穿透受阻等)。
- 灭菌柜内挑战性位置(如PCD内)指示物不合格: 或 多个物品包内指示物不合格: 表明整个灭菌循环未能达到有效灭菌参数要求,存在重大风险。
- 处理措施:
- 立即隔离: 整个灭菌装载内的物品均应视为未灭菌,立即隔离,不得使用。
- 彻底调查: 必须启动偏差调查程序,全面检查灭菌设备运行记录、维护状态、装载方式、包装材料、指示物选择与放置、程序参数设置、环境条件、预处理效果、气源质量等。
- 评估影响: 评估之前灭菌批次是否可能存在同样问题。
- 重新灭菌或报废: 不合格批次物品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估风险,决定是否可进行重新灭菌(需重新包装、放置新指示物)或必须报废处理。
- 设备维护与验证: 在问题查明并解决后,必须对灭菌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并重新进行物理性能鉴定和生物指示剂挑战测试,确认设备性能恢复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五、 重要注意事项
- 非无菌保证: 化学指示物只能监测灭菌过程的物理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不能直接证明物品的无菌性。无菌性的最终确认必须依赖生物指示物(BI)的测试结果。
- 组合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应采用 “物理监测(设备打印记录)+ 化学监测(化学指示物)+ 生物监测(生物指示物)” 的综合方法。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补充。
- 遵循说明: 必须严格、完整地遵照化学指示物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包括储存条件、有效期、放置要求、灭菌后处理、判读条件和标准等。
- 储存与管理: 化学指示物应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化学污染和过度潮湿。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系统,确保先进先出,不使用过期产品。
- 人员培训: 所有操作、判读和管理化学指示物的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并定期接受能力评估,确保正确理解和执行相关规程。
总结:
环氧乙烷灭菌化学指示物测试是确保灭菌过程物理参数达标的快速、有效手段。通过正确选择(推荐Class 4, 5, 6)、规范放置(挑战性位置)、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准确判读结果,可以及时发现灭菌过程中的偏差,防止不合格产品被误用,是医疗器械安全灭菌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必须牢记其局限性,必须与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结合使用,共同构成环氧乙烷灭菌效果保障的完整体系。
参考标准:
- ISO 11140-1: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Chemical indicator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化学指示物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ISO 11140-3: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Chemical indicators - Part 3: Class 2 indicator systems for use in the Bowie and Dick-type steam penetration test (针对蒸汽灭菌Bowie-Dick测试,EO不常用)
- ISO 11140-4: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Chemical indicators - Part 4: Class 2 indicator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Bowie and Dick-type test for detection of steam penetration (针对蒸汽灭菌,EO不常用)
- ISO 11135: Sterilization of health-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烷 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 GB 18279 / YY 0463 (中国国家标准/医药行业标准,等同采用ISO 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