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过氧化氢效果化学指示物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01 16:19:27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汽化过氧化氢灭菌效果化学指示物测试详解

前言
汽化过氧化氢因其广谱杀菌效力、环保性及无残留等优势,已成为医疗器械、制药洁净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关键领域的重要低温灭菌/消毒方法。为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化学指示物作为重要的过程监控和快速放行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系统阐述汽化过氧化氢化学指示物的原理、类型、测试方法及应用要点。

一、 汽化过氧化氢灭菌概述

  • 基本原理: 在特定温度和真空度下,液态过氧化氢转化为气态,均匀扩散至整个灭菌腔体及器械管腔内部。气态H₂O₂与微生物细胞成分(如酶、核酸、膜脂)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其死亡。
  • 关键优势: 低温(通常在常温至60℃)、快速、穿透性强、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无有毒残留。
  • 应用挑战: 灭菌效果易受浓度、温度、湿度、暴露时间、装载方式、材料吸附性等因素影响,需严格验证和监控。
 

二、 化学指示物作用原理与类型
化学指示物通过特定的化学物质(指示剂)在灭菌关键参数(如H₂O₂浓度、时间、温度)作用下发生的可观测变化(通常是颜色变化),来间接反映灭菌过程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 按反应原理分类:

    1. 氧化还原指示剂: 最常用。指示剂(如染料)被H₂O₂氧化,导致分子结构改变,引起颜色变化。例如:
      • 含有碘化物(如KI)的指示物,H₂O₂将I⁻氧化为I₂,I₂与淀粉结合显蓝色/蓝黑色,反应完成后退色(I₂进一步被氧化为IO₃⁻)。
      • 其他对氧化敏感的有机染料(如亚甲蓝、刃天青等),在足够H₂O₂暴露下发生不可逆褪色或变色。
    2. 酶促反应指示剂: 利用特定酶(如过氧化物酶)催化H₂O₂参与的反应,生成有色产物或导致底物颜色变化。
  • 按国际标准(ISO 11140)分类:

    1. 过程指示物 (Class 1): 粘贴于包裹外部。仅指示物品是否暴露于灭菌环境,用于区分已处理和未处理物品。不能证明灭菌成功。
    2. 特定测试指示物 (Class 2): 用于特定测试程序(如Bowie-Dick测试),检测灭菌设备蒸汽穿透性能(主要针对蒸汽灭菌)。
    3. 单参数指示物 (Class 3): 设计用于指示灭菌循环中一个关键参数(通常是灭菌剂浓度)是否达到阈值。对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监控价值有限。
    4. 多参数指示物 (Class 4): 最常用于汽化过氧化氢灭菌日常监控。 指示物响应两个或更多关键参数(通常是最低H₂O₂浓度和最短暴露时间),其颜色变化(Pass)表示预设的“最低灭菌条件”已被满足。
    5. 综合指示物 (Class 5): 用于灭菌效果的挑战性监测。 其设计使得只有在达到或超过特定微生物(通常选用高抗性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作为参照)灭活所需的综合参数(浓度×时间)时,指示物才会发生Pass反应。其变色终点需与生物指示物(BI)的灭活终点相关联。是日常监控的最高级别化学指示物。
    6. 空气去除测试指示物 (Class 6): 特定用于评估灭菌器在特定负载下空气去除效果(主要针对蒸汽灭菌)。
 

三、 汽化过氧化氢化学指示物测试方法与流程

  1. 测试目的:

    • 验证灭菌设备在特定负载和循环参数下,能够将预设的“最低灭菌条件”(多参数指示物)或“灭菌保证水平(SAL)条件”(综合指示物)传递到负载中最难灭菌的位置。
    • 日常灭菌批次的过程放行依据(快速)。
  2. 指示物选择:

    • 日常监控: 优先选用ISO Class 4或Class 5指示物。Class 5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保障。
    • 设备/工艺验证、定期再验证: 必须 使用ISO Class 5综合指示物,并结合生物指示物进行。
    • 放置位置: 严格按照验证方案执行,必须放置于灭菌负载中公认的最难灭菌位置(如长管腔内部、器械关节处、多层包裹中心、设备排气口附近等)以及灭菌舱室的冷点(需通过热分布/穿透测试确定)。
  3. 测试操作流程:

    • 准备: 检查化学指示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损。确认灭菌设备已完成预热、校准且运行正常。
    • 装载: 根据灭菌设备厂商和验证方案的要求,模拟实际灭菌负载(或使用标准挑战负载包)。将选定的化学指示物放置于预定最难灭菌位置(通常需要多个点)。
    • 运行循环: 启动预设的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程序。
    • 取出与判读:
      • 灭菌循环结束后,遵循安全规程(如充分通风、佩戴防护装备)打开灭菌器舱门。
      • 立即取出化学指示物(避免延迟导致颜色变化)。
      • 良好光照条件下,严格按照该指示物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观察方法,将处理后的指示物与标准比色卡或基准色块进行对比。
      • 判读结果:
        • Pass (通过): 指示物颜色变化(如褪色、显色)达到或深于说明书规定的Pass区域的界限颜色。表明预设的物理化学参数(对于Class 4/5)在该位置已达到。
        • Fail (失败): 指示物颜色变化未达到Pass区域要求(如部分变色、不变色或变色错误)。表明该位置未达到预期的灭菌关键参数条件。
  4. 结果记录与处理:

    • 详细记录测试日期、灭菌器编号、循环参数、装载描述、使用的化学指示物类型与批号、每个指示物的放置位置及判读结果。
    • 任一化学指示物判读为Fail,则该批次灭菌负载不能放行使用。必须调查失败原因(如设备故障、参数设置错误、装载过载、指示物放置错误或失效、H₂O₂耗尽或浓度不均等),采取纠正措施后重新进行灭菌过程及指示物测试。
 

四、 关键考量因素与注意事项

  • 与生物指示物的关系: 化学指示物(即使是Class 5)不能替代生物指示物进行灭菌效果的最终确认。 BI直接挑战微生物存活,是证明达到无菌保证水平(SAL)的金标准。化学指示物主要用于快速的过程监控和放行,以及在设备验证/再验证中作为BI的辅助工具。两者应结合使用。
  • 验证依赖性: Class 4和Class 5化学指示物的Pass结果,其意义建立在严格的验证基础之上。必须在设备性能确认(OQ)和工艺验证(PQ)阶段,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在该设备、特定负载和程序下,指示物的Pass反应等同于灭菌过程对微生物的有效灭活。验证方案应涵盖负载类型、温度范围、循环阶段等变量。
  • 指示物性能确认:
    • 了解指示物抵抗性(对H₂O₂的响应阈值)是否与目标生物指示物的抵抗性相关联(针对Class 5)。
    • 关注指示物的稳定性(储存条件、有效期)、批次一致性。
    • 注意温度、湿度可能对某些指示物的变色反应产生影响。
  • 用户操作规范:
    • 严格遵循说明书: 放置位置、判读方法、判读时间窗至关重要。
    • 避免污染: 未使用的指示物应密封保存,避免暴露于光、热、湿气或化学气体(包括H₂O₂蒸汽)中导致提前反应。
    • 正确判读: 良好的照明、与标准色卡的精确比对是避免误判的关键。有疑问时,按Fail处理。
    • 记录完整: 确保所有操作和结果可追溯。
  • 局限性认知: 化学指示物仅反映预设物理化学参数是否达到特定位置,不代表整个负载所有物品的无菌性。最终产品的无菌保证还需依赖完整的灭菌工艺验证、规范的包装、装载和无菌操作。
 

五、 重要提示

  • 安全第一: 接触汽化过氧化氢灭菌设备、残留物或处理过的负载时,务必遵守所有安全规定,包括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和确保充分通风。
  • 符合法规: 所有灭菌工艺及监控程序必须符合国家/地区的相关法规(如医疗器械GMP、ISO 13485, ISO 14937, AAMI TIR 12 / TIR103)以及设备厂商的指导要求。
  • 专业人员操作: 灭菌操作、验证及监控工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
 

结论
汽化过氧化氢化学指示物,特别是多参数指示物(ISO Class 4)和综合指示物(ISO Class 5),是监控汽化过氧化氢灭菌过程有效性的重要实时工具。正确理解其原理、类型、应用场景和局限性,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试操作和结果判读,并结合生物指示物验证结果,是确保灭菌过程受控、医疗器械及环境安全无菌的关键环节。持续遵循验证方案和专业操作规范,是发挥化学指示物最大效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