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

发布时间:2025-07-01 11:45:22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柯萨奇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

一、概述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中和剂鉴定试验是评估血清或其他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针对特定柯萨奇病毒型别中和抗体的标准方法。该试验基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病毒颗粒,阻断其感染敏感宿主细胞的能力这一原理。检测到中和活性表明个体曾感染该病毒或接种过相关疫苗,是评价免疫应答和保护力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的核心原理是:将系列稀释的待测血清(或含有潜在中和剂的样本)与已知量的柯萨奇病毒悬液混合并孵育。如果样本中存在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或中和剂),抗体将与病毒表面关键抗原表位结合,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敏感细胞或干扰其。随后,将病毒-样本混合物接种到对柯萨奇病毒敏感的细胞(如RD细胞 - 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中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或采用其他终点检测方法(如免疫荧光、ELISA检测病毒抗原等),判断病毒是否被有效中和。能够完全或部分抑制病毒引起CPE的最高样本稀释度,即为该样本的中和抗体效价。

三、试验材料

  1. 病毒:
    • 标准柯萨奇病毒株(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特定型别,如CV-A16, CV-B3等)。病毒需经滴定,确定其感染性滴度(如50%组织细胞感染量 TCID₅₀/mL)。
    • 病毒工作液:使用含适量血清(如2-5%)的细胞维持液将病毒原液稀释至预定浓度(通常为100 TCID₅₀/50μL或200 TCID₅₀/100μL)。
  2. 细胞:
    • 对目标柯萨奇病毒高度敏感的细胞系,常用RD细胞(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或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系)。细胞应处于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
  3. 培养基与试剂:
    • 细胞生长液: 如含10%胎牛血清(FBS)、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和谷氨酰胺的DMEM或EMEM培养基。
    • 细胞维持液: 含较低浓度血清(通常为2% FBS)的DMEM或EMEM培养基,含抗生素和谷氨酰胺。
    • 稀释液: 用于稀释血清样本和病毒,通常使用含2% FBS的维持液或生理盐水(PBS)。
    • 胰蛋白酶-EDTA溶液: 用于细胞传代。
    • 阴性对照血清: 确认无柯萨奇病毒中和活性的血清(如无特定病原体动物血清或健康人血清)。
    • 阳性对照血清: 已知对目标柯萨奇病毒具有中和活性的标准血清(国际标准品或实验室自备)。
    • 细胞染色液(可选): 如结晶紫(用于CPE终点染色)。
  4. 耗材与设备:
    • 细胞培养瓶/皿
    • 无菌96孔或2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
    • 多通道移液器及无菌吸头
    • 无菌离心管
    • 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37°C, 5% CO₂)
    • 倒置显微镜(观察CPE)
    • 生物安全柜(二级)
    • 水浴锅或培养箱(用于孵育病毒-血清混合物)
    • -70°C或更低温度冰箱(病毒储存)
    • 液氮罐(细胞储存)
 

四、试验步骤

  1. 细胞准备:
    • 将敏感细胞(如RD细胞)以适当密度(如1-2 × 10⁴细胞/孔)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μL细胞生长液。
    • 将培养板置于37°C, 5% CO₂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使细胞形成约80-90%单层。
  2. 血清(样本)处理与稀释:
    • 待测血清、阴性对照血清、阳性对照血清需在56°C水浴中灭活30分钟以消除非特异性抑制物(如补体)。
    • 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96孔板或试管中,用稀释液对待测血清和对照血清进行系列倍比稀释(如从1:4开始,进行2倍或4倍稀释,通常设6-8个稀释度)。
  3. 病毒-血清混合物孵育:
    • 取各稀释度的血清样本(或对照)100μL,分别加入等体积(100μL)预先稀释好的病毒工作液(含100 TCID₅₀)。确保最终病毒量为100 TCID₅₀/孔。
    • 设立以下对照:
      • 细胞对照: 仅加100μL维持液 + 100μL稀释液(无病毒,无血清)。
      • 病毒回归对照: 100μL维持液 + 100μL病毒工作液(有病毒,无血清)。应包含与试验孔相同的病毒稀释度(如100 TCID₅₀)。
      • 血清毒性对照: 最高浓度的待测血清 + 等体积稀释液(无病毒)。用于检测血清本身对细胞是否有毒性。
    • 轻轻混匀,将混合物板置于37°C, 5% CO₂培养箱中孵育1-2小时(或根据优化条件确定),使抗体与病毒充分结合。
  4. 接种细胞:
    • 孵育结束后,弃去细胞培养板中的生长液。
    • 取病毒-血清混合物100μL接种到已长好单层细胞的相应孔中。每个血清稀释度通常接种2-4个复孔。
    • 将接种后的细胞培养板置于37°C, 5% CO₂培养箱中培养。
  5. 培养与观察:
    • 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典型CPE表现为细胞变圆、皱缩、颗粒增多、聚集,最终从培养板表面脱落。
    • 培养时间依据病毒型别和细胞系而定,通常为5-7天。当病毒回归对照孔出现75%-100%的CPE,且细胞对照孔细胞生长良好时,即可判定结果。若使用其他检测终点(如免疫荧光、ELISA),则在预定时间点进行检测。
  6. 结果判读:
    • 显微镜观察法(CPE终点):
      • 记录每个孔中CPE的程度(通常以0-4+表示:0=无CPE,1+=<25% CPE, 2+=25-50% CPE, 3+=50-75% CPE, 4+=75-100% CPE)。
      • 计算中和抗体效价: 能保护50%细胞孔不出现CPE(即CPE评分≤1+)的最高血清稀释度的倒数,即为该血清样本的中和抗体效价(NT₅₀)。常用Reed-Muench法或Spearman-Kärber法进行计算。
    • 染色法(CPE终点):
      • 弃去培养板中的上清液。
      • 用PBS轻轻洗涤细胞一次。
      • 加入适量(如50-100μL)结晶紫染色液(或其他细胞染色液),室温放置10-20分钟。
      • 弃去染色液,用流水轻轻冲洗培养板,晾干。
      • 观察:未感染(或有效中和)的孔,细胞单层被染成蓝色/紫色;出现CPE的孔,因细胞脱落而着色浅或无着色。
      • 计算NT₅₀方法同上。
    • 其他检测方法: 如使用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或ELISA检测病毒抗原/核酸,则根据相应试剂和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检测和结果判定(通常也是计算抑制50%病毒的血清稀释度)。
 

五、质量控制

  1. 病毒滴度验证: 每次试验前需重新滴定病毒工作液的TCID₅₀,确保病毒用量准确。
  2. 对照设立:
    • 细胞对照: 必须生长良好,无CPE。
    • 病毒回归对照: 必须出现预期的CPE(通常≥75%),且计算出的病毒滴度应在预期范围内(如32-320 TCID₅₀/孔),证明病毒活性。
    • 阴性对照血清: 应无中和活性(效价低于预设的阳性阈值或为阴性)。
    • 阳性对照血清: 其中和效价应在已知范围内(或实验室历史均值±2个标准差内)。
    • 血清毒性对照: 最高浓度血清不应引起明显细胞毒性(即细胞形态正常,无异常死亡)。
  3. 重复性: 每个样本稀释度应设2-4个复孔,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4. 操作规范: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所有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遵守生物安全二级(BSL-2)防护要求。
 

六、结果解释与应用

  • 中和抗体阳性: 检测到中和抗体(NT₅₀ ≥ 预设的阳性阈值,如≥1:8或≥1:16)表明个体曾感染过该型别的柯萨奇病毒或接种过相关疫苗,体内存在特异性免疫应答。效价高低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免疫水平。
  • 中和抗体阴性: 未检测到中和抗体(NT₅₀ < 预设阈值)表明个体可能未感染过该病毒、未接种疫苗,或感染/接种时间过久抗体水平已降至检测限以下,或感染了其他型别病毒。
  • 应用:
    •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人群对特定柯萨奇病毒型别的免疫水平。
    • 疫苗评价: 评估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
    • 临床诊断辅助: 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核酸检测),辅助诊断近期柯萨奇病毒感染(需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观察效价是否有4倍或以上升高)。
    • 免疫保护相关性研究: 探索中和抗体水平与抵抗感染或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 抗病毒药物/单克隆抗体筛选: 评估候选药物或抗体的体外中和活性。
 

七、注意事项

  1. 生物安全: 柯萨奇病毒属生物安全二级(BSL-2)病原体。所有操作必须在符合BSL-2要求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人员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实验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废弃物需经高压蒸汽灭菌或有效消毒剂处理后再丢弃。
  2. 病毒株选择: 选择与待测抗体或当地流行株匹配的病毒株至关重要。不同型别甚至同一型别不同株之间可能存在抗原性差异。
  3. 细胞敏感性: 确保使用的细胞系对目标柯萨奇病毒高度敏感,并在最佳状态下使用。定期检测细胞系的无菌及支原体污染情况。
  4. 孵育条件: 病毒-血清混合物的孵育时间和温度需优化并保持一致。孵育时间过短可能导致结合不充分,过长可能导致病毒失活。
  5. 血清非特异性抑制物: 尽管灭活处理去除了大部分补体,但某些血清中可能仍存在非特异性病毒抑制物(如脂蛋白、溶酶体酶等)。需通过设立严格的对照(特别是阴性血清对照)和优化试验条件来减少其影响。必要时可采用氯仿处理或其他方法去除非特异性抑制物。
  6. 结果判读标准: 观察CPE需由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进行,判读标准需统一。使用自动读板设备或替代终点检测法(如免疫荧光、ELISA)可提高客观性。
 

结论

柯萨奇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是检测和定量针对特定柯萨奇病毒型别中和抗体的经典、可靠方法。该试验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标准化的病毒株、敏感的细胞系、严格的对照设置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其结果对于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评价疫苗效果、辅助临床诊断及研究病毒免疫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该试验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是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