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柜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1 09:02:27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环氧乙烷灭菌柜检测技术指南

环氧乙烷(EO)灭菌因其优异的穿透性及低温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器械、精密电子元件等产品的灭菌处理。为确保灭菌效果稳定可靠、操作过程安全可控,对环氧乙烷灭菌柜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测(通常称为验证)至关重要。以下为全面技术检测要点:

一、 设备构成与基本原理

  • 灭菌腔体: 密闭耐压空间,装载待灭菌物品。
  • EO气源系统: EO气体储存(钢瓶或气化器)与精确加注控制单元。
  • 真空系统: 用于灭菌前抽真空(创造注入条件)及灭菌后气体去除。
  • 加湿系统: 控制腔体内相对湿度(RH),湿度对EO灭菌效果影响显著。
  • 温控系统: 维持灭菌过程所需温度(通常50°C - 60°C)。
  • 气体循环/混合系统: 保障腔体内EO浓度、温度、湿度均匀分布。
  • 通风/解析系统: 灭菌后通入空气或惰性气体置换、稀释并排出残留EO。
  • 安全联锁与监控: 压力、温度、气体泄漏、门锁等安全保障与实时数据记录装置。
  • 控制与记录系统: PLC或计算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参数并自动记录全过程数据(压力、温度、湿度、时间)。
 

二、 检测核心内容(验证生命周期)

灭菌柜检测遵循严格的验证流程,通常包含三个阶段:

  1. 安装确认(IQ):确保设备正确安装且符合规格

    • 文件审查: 检查设备手册、图纸(P&ID)、材质证明、仪表校准证书(压力表、温度探头、湿度传感器、计时器等)、软件版本记录。
    • 设备检查: 确认设备型号、主要部件(真空泵、加热器、加湿器、循环风机、阀门、管路、密封件)与设计规格一致且完好。
    • 安装检查: 核查设备水平度、固定情况、公用工程连接(电源、压缩空气、冷却水、排气管道)、安全标识(警示牌、急停按钮)。
    • 安全装置测试: 验证门安全联锁、压力/温度安全泄放装置、EO泄漏报警装置(通常使用标准气体测试探头响应)功能正常。
    • 公用工程确认: 确认电源电压/频率、压缩空气质量/压力、冷却水流量/温度满足设备要求。
    • 仪表校准状态确认: 所有关键控制与记录仪表需在有效校准期内。
  2. 操作确认(OQ):确认设备在空载状态下能稳定运行并达到设定参数

    • 程序功能测试: 运行各灭菌程序关键阶段(真空、加湿、预热、加药、灭菌、通风、空气清洗),确认设备按预定逻辑执行。
    • 真空速率/终极真空度测试: 测量达到指定真空度所需时间及所能达到的最低真空度。
    • 泄漏率测试: 在真空或加压状态下,测量单位时间内压力变化,计算泄漏率,确保腔体密闭性符合要求(通常要求极低泄漏率)。
    • 温度分布测试(空载): 在腔体内多个预设位置(如几何中心、各角落)布置温度探头,运行灭菌升温及保温阶段,确认腔体内各点温度在设定值±规定范围(如±3°C)内,且均匀性符合标准。
    • 湿度分布与控制测试(空载): 使用多点湿度传感器,验证加湿阶段RH值能达到设定范围(通常45%-85%),并在指定时间内达到均匀分布(如±5% RH)。
    • 真空维持测试: 在达到设定真空度后,关闭真空泵阀门,监测压力回升速度,验证腔体保压能力。
    • 通风/解析速率测试: 测量达到指定换气次数所需时间。
    • 软件/数据记录验证: 确认控制软件权限管理、审计追踪功能、数据存储完整性及报警记录功能正常。
  3. 性能确认(PQ):确认设备在满载状态下能稳定、可重复地达到预定灭菌效果

    • 温度分布测试(满载): 使用最大装载方式(模拟实际生产),重复OQ中的温度分布测试,确保满载下温度均匀性仍符合要求。
    • 湿度分布与控制测试(满载): 在满载条件下重复湿度测试,确保湿度控制与分布达标。
    • 物理参数确认: 在灭菌条件下,确认并记录关键物理参数:灭菌温度、相对湿度、EO浓度(通常通过计算注入量、腔体体积、压力、温度间接确定或使用经验证的气体浓度监测仪)、压力、灭菌持续时间。这些参数必须稳定控制在设定的工艺窗口内。
    • 生物指示剂(BI)挑战性试验(核心):
      • 选择: 使用符合ISO 11138标准的环氧乙烷抗力最强的微生物(通常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CC 7953或Bacillus atrophaeus ATCC 9372)制备的BI。需明确其D值(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或剂量)和孢子数(通常≥10^6 CFU/载体)。
      • 布点: BI放置于灭菌柜内最难灭菌的位置(通常由空载/满载热分布、湿度分布及装载方式共同确定,如管道内部、器械腔体、包装中心、大负载中心、排风口附近等)。
      • 运行: 使用拟定的灭菌工艺参数(可通过半周期法或过度杀灭法确定)运行足够数量的灭菌周期(通常至少3次)。
      • 培养与判读: 灭菌后按规定方法(如转移至含培养基的培养管)培养BI(通常枯草杆菌黑色变种55-60°C培养,萎缩芽孢杆菌30-35°C培养),同时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培养结束后观察颜色变化或浊度,阳性对照必须生长,阴性对照必须无菌。 验收标准:所有测试点的BI必须完全无菌生长。
    •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 PQ后需对灭菌物品进行EO及其副产物(如ECH)残留量检测(按ISO 10993-7或相关产品标准),确保其低于安全限值(如≤4μg/cm² 或 ≤25μg/件等),但不作为设备PQ的直接判定依据(属于产品放行要求)。
    • 重复性: 多次PQ运行结果必须一致,证明工艺稳定性。
 

三、 关键检测项目与工具

检测项目 主要工具/方法 关键要求/验收标准
泄漏测试 压力衰减法、真空保持法 泄漏率 ≤ 特定标准值(如0.13kPa/min或更低)
真空度/速率 经校准的压力传感器/变送器、数据记录仪 达到目标真空度所需时间符合规格;极限真空度达标
温度分布 多点经过校准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或铂电阻)、温度验证仪/数据采集系统 空载/满载时,灭菌阶段各点温度在设定值±X°C内(如±3°C),同一时刻各点温差≤Y°C(如2-5°C)
湿度分布 多点经过校准的湿度传感器、湿度验证仪/数据采集系统 加湿阶段能达到设定RH范围(如50-70%),各点RH值差值≤Z%(如±5%)
BI挑战试验 合规生物指示剂(BI)、恒温培养箱 所有布点位置的BI培养结果为阴性(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生长良好,阴性对照无菌
物理参数控制 设备自带记录仪(需校准)、独立数据采集系统(可选) 灭菌温度、湿度、压力、设定灭菌时间(及计算/实测EO浓度)稳定控制在工艺参数窗口内
安全功能 目视检查、功能测试(如触发泄压阀、模拟泄漏测试报警器) 安全泄压装置、门锁联锁、气体泄漏报警、急停按钮等均正常有效
数据记录 审核设备自动记录的数据、审计追踪功能(如有) 参数记录完整、准确、不可篡改,时间戳正确

四、 安全与环境要求(贯穿始终)

  • 人员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配备个人防护装备(PPE: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呼吸防护等)。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预案。
  • 泄漏监测: 工作区域内需安装固定式EO气体浓度监测报警器,定期校验。操作时建议使用便携式检测仪。
  • 废气处理: 灭菌结束后的通风排气必须接入有效处理系统(如催化分解、酸洗吸收、焚烧等),确保排放符合环保标准,避免环境污染。
  •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EO泄漏、火灾等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吸收剂、灭火器等),并定期演练。
  • 区域管理: EO储存、灭菌、解析区域应明确划分并有清晰标识,具备良好通风和禁火措施。
 

五、 周期性再确认与日常监控

  • 定期再验证: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如设备使用频率、维护状况、历史数据)、法规要求(通常每年至少一次)和变更控制原则,定期重复关键验证项目(如泄漏测试、BI挑战试验)。设备大修、关键部件更换、工艺参数变更后必须进行再验证。
  • 日常监控: 每个灭菌周期需监控并记录关键工艺参数(时间、温度、压力、湿度、EO剂量/浓度、灭菌时间)。定期进行BI监测(将BI放置于常规装载的代表性位置)。
 

六、 文档化

所有IQ、OQ、PQ活动、测试结果(原始数据与报告)、偏差处理、再验证计划与报告、日常监控记录、维护记录、校准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等,均须清晰、准确、完整地形成文件并妥善保存,确保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结语

环氧乙烷灭菌柜的检测是一项严谨且技术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从设备基础安装到灭菌效果最终确认的全生命周期。严格遵循IQ、OQ、PQ的框架,运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和精确的仪器,并始终将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置于首位,是确保灭菌过程有效、可靠、合规运行的根本保障。持续的文件化管理与定期的再确认则是维持这一可靠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