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₄诱导的小鼠或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发布时间:2025-06-30 18:08:01 阅读量:4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CCl₄诱导啮齿类肝纤维化模型标准化方案

一、引言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状态,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四氯化碳(CCl₄)诱导的啮齿类(小鼠或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因其病理特征与人肝纤维化高度相似、操作相对简便、重现性好,成为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及药物临床前评价的核心工具。

二、模型机制
CCl₄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主要为CYP2E1)代谢为高反应活性自由基(·CCl₃ 和 Cl·)。这些自由基:

  1. 脂质过氧化: 攻击肝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破坏膜结构与功能。
  2. 共价结合: 与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共价结合,干扰其功能。
  3. 钙稳态失衡: 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激活降解酶。
  4. 线粒体损伤: 损害能量代谢,诱发凋亡/坏死。
    持续的肝细胞损伤激活炎症反应及肝星状细胞(HSCs),使其转化为促纤维化的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Ⅰ、Ⅲ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成分,最终导致纤维间隔形成与肝结构重塑。
 

三、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 物种选择: 常用雄性C57BL/6小鼠(8-10周龄,体重18-22g)或雄性SD/Wistar大鼠(6-8周龄,体重180-220g)。雄性动物因激素水平差异,通常对CCl₄更敏感。
    • 饲养条件: SPF级动物房,恒温(22±2℃)、恒湿(55±10%)、12小时光暗循环,自由饮水、摄食标准饲料。适应性饲养至少1周。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试剂: 四氯化碳(CCl₄,分析纯)、橄榄油(或玉米油,作为溶剂)、生理盐水。
    • 分析试剂: 苏木精-伊红(H&E)染色套件、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套件、Masson三色染色套件、羟脯氨酸(Hyp)检测试剂盒、血清生化指标(ALT,AST)检测试剂盒、相关RNA/DNA提取、qPCR、Western Blot、ELISA及免疫组化试剂(如α-SMA、Collagen I抗体)。
    • 仪器: 精密电子天平、微量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大鼠)、手术器械、离心机、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显微镜(含成像系统)、冰冻/石蜡切片机、PCR仪、电泳及转膜系统等。
  3. 模型建立方法:

    • 给药途径:
      • 腹腔注射(i.p.): 最常用。CCl₄用橄榄油稀释(重要: 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 灌胃(i.g.): 需注意操作准确性,避免食管损伤。
      • 皮下注射(s.c.): 相对应用较少。
    • 给药方案(示例,需优化):
      • 小鼠模型(腹腔注射):
        给药浓度 给药体积 给药频率 周期 预期结果
        0.5-1.0%(v/v) 5-10 μL/g bw 每周2次 4-8周 显著肝纤维化
        1.5-2.0%(v/v) 2-5 μL/g bw 每周2次 2-4周 快速诱导
      • 大鼠模型(腹腔注射):
        给药浓度 给药体积 给药频率 周期 预期结果
        20-50%(v/v) 1-3 mL/kg bw 每周1-2次 6-8周 稳定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
        40-60%(v/v) 2-3 mL/kg bw 每周2次 4-6周 快速诱导
      • 对照设置: 溶剂对照组(橄榄油),给予等体积溶剂,频率、周期同处理组。
      • 优化要点: 剂量、频率、周期需根据动物品系、实验目的(轻度/重度纤维化)、动物死亡率进行调整。初期应进行剂量摸索实验。
  4. 观察与样本采集:

    • 体重监测: 定期称重,评估毒性反应。
    • 动物状态: 观察活动、毛色、精神状态、死亡情况。
    • 样本采集(终点):
      • 血液: 麻醉后心脏采血或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检测ALT、AST等肝损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
      • 肝脏: 快速完整取出肝脏,称重(计算肝指数=肝重/体重×100%)。取材:
        • 固定:部分肝叶(左叶/中叶)置于4%多聚甲醛(24-48小时)用于病理。
        • 速冻:部分肝叶(右叶)液氮速冻后转-80℃冷藏,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RNA/DNA/蛋白)。
        • 消化/匀浆:部分组织用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胶原定量)。
  5. 纤维化评价方法:

    • 血清生化: ALT、AST水平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是模型成功的关键初筛指标。
    • 组织病理学(金标准):
      • H&E染色: 观察肝组织结构破坏、坏死灶、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等。
      • 胶原特异性染色:
        • 天狼猩红染色: 特异性显示Ⅰ、Ⅲ型胶原(红色),偏振光下显双折光性,便于定量分析。
        • Masson三色染色: 胶原呈蓝色,直观显示纤维间隔与汇管区纤维化程度。
      • 半定量评分: 常用Knodell、Ishak、Metavir或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纤维化分期(F0-F4)及炎症坏死程度(G)。
      • 定量分析: 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天狼猩红或Masson阳性染色区域占肝脏实质区域的百分比。
    • 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胶原蛋白特征性氨基酸含量,反映肝组织总胶原含量。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mRNA水平: qPCR检测Col1a1、Col3a1、α-SMA、TGF-β1、TIMP-1、MMP-2/9等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 蛋白水平:
        • Western Blot: 检测α-SMA、Collagen I、TGF-β1等蛋白表达。
        •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 在组织原位定位观察α-SMA阳性细胞(活化的HSCs)、Collagen I沉积等。
 

四、典型结果

  1. 宏观: 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或结节状(后期),颜色灰白或黄白相间。
  2. 血清生化: CCl₄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
  3. **组织病理:
    • H&E: 肝细胞弥漫性气球样变、脂肪变性、点状/灶状/桥接坏死;汇管区及坏死灶周围大量炎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 胶原染色: 汇管区显著扩大,纤维组织增生并延伸包绕肝小叶,形成纤细或粗大的纤维间隔(桥接纤维化),甚至形成假小叶(肝硬化)。阳性染色面积显著增加。
  4. 羟脯氨酸: 肝组织中Hyp含量显著升高。
  5. 分子表达: α-SMA、Col1a1、TGF-β1等促纤维化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五、模型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 优点:
    1. 病理特征(肝细胞损伤、炎症、HSC活化、胶原沉积、假小叶形成)高度模拟人类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
    2. 技术成熟、操作相对简便、成本较低。
    3. 模型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
    4. 可通过调整给药方案控制纤维化程度(轻-中-重)。
  • 缺点与注意事项:
    1. 急性毒性: CCl₄本身毒性强,动物耐受性差异可能导致高死亡率。需严格优化剂量、频率,密切观察动物状态。
    2. 肝外毒性: 对肾、肺有一定毒性。
    3. 个体差异: 动物对CCl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
    4. 溶剂影响: 橄榄油作为溶剂干扰脂质代谢研究。
    5. 操作安全: CCl₄易挥发、有毒(肝、肾、神经毒性)、致癌,配制、注射全程须在高效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者佩戴双层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废弃物按有害化学品处理。
    6. 替代模型: 需考虑其他模型优劣(如胆管结扎术BDL、硫代乙酰胺TAA、酒精加高脂饮食等)以匹配特定研究目的。
 

六、替代方案与改良

  • 溶剂替代: 对代谢研究要求高时可选用矿物油(较少干扰脂代谢)。
  • 复合模型: CCl₄联合酒精喂养或高脂饮食(NASH相关纤维化模型)。
  • 基因工程小鼠: 特定基因敲除/过表达小鼠结合CCl₄诱导,研究特定基因在纤维化中的作用。
 

七、伦理声明
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如国际公认的“3R”原则),并获得所在机构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实验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减少动物痛苦,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护理,实施人道终点,必要时给予镇痛处理。

结论
CCl₄诱导的啮齿类肝纤维化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及筛选评价抗纤维化药物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成功建立依赖于严谨的实验设计、精确的剂量控制、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研究者应充分认识其优缺点,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重要提示:

  • 剂量与周期是核心变量,需预实验摸索。
  • 通风橱操作与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 严格遵守动物伦理规范。

该方案提供了建立和使用CCl₄肝纤维化模型的全面框架,研究者可根据具体科研目标和实验室条件进行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