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B诱导小鼠/转基因小鼠/大鼠DTH

发布时间:2025-06-30 13:37:52 阅读量:2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DNFB诱导DTH反应在小鼠/大鼠及转基因模型中的应用

摘要:
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是研究T细胞介导的接触性超敏反应(CHS)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核心实验平台。该模型在野生型小鼠/大鼠及转基因动物中广泛应用,为阐明免疫机制、评估免疫调节策略及研究特定基因功能提供了关键工具。

一、简介
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又称接触性超敏反应(CHS),是主要由CD4+ Th1和CD8+ Tc1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IV型超敏反应。DNFB作为半抗原(hapten),穿透表皮后与皮肤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触发一系列复杂的免疫级联反应。该模型特征性地再现了人类接触性皮炎等疾病的炎症过程,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二、实验动物

  1. 物种与品系:
    • 小鼠: 最常用物种。常用品系包括C57BL/6、BALB/c等近交系。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如C57BL/6偏向Th1反应)。
    • 大鼠: 如Sprague-Dawley、Wistar等品系也可使用,原理相似,模型建立需调整浓度和剂量。
    • 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大鼠: 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在DTH中的功能。常见类型包括:
      • 细胞因子或其受体基因修饰动物(如IFN-γ KO, IL-4 KO, IL-17 KO, IL-1R KO)。
      • 趋化因子或其受体基因修饰动物。
      • 粘附分子基因修饰动物(如ICAM-1 KO)。
      • 抗原提呈细胞(APC)功能相关基因修饰动物(如树突细胞特异性基因缺失)。
      • T细胞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基因修饰动物(如TCR转基因模型、NFATc1 KO、STAT蛋白KO)。
      • 免疫检查点分子基因修饰动物(如CTLA-4 KO, PD-1 KO)。
    • 动物准备: 实验前动物需在SPF级环境中适应至少一周。通常使用6-12周龄小鼠或体重匹配的大鼠。动物实验需严格遵守伦理规定并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
 

三、实验材料

  1. 主要试剂:
    • 2,4-二硝基氟苯(DNFB)。
    • 溶剂:丙酮与橄榄油的混合液(AOO,常用比例为丙酮:橄榄油 = 3:1 或 4:1)。注意:浓度均指DNFB在溶剂中的百分比(w/v),溶剂体积固定不变。
    • 麻醉剂(如异氟烷或苯巴比妥钠)。
    • 磷酸盐缓冲液(PBS)。
    • 组织固定液(如10%中性福尔马林)。
  2. 仪器设备:
    • 精密电子秤。
    • 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 动物剃毛器/脱毛剂。
    • 厚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或专用耳厚测量仪)。
    • 打孔器(用于耳组织取样活检)。
    • 组织处理及切片设备。
    • 光学显微镜。
    • 流式细胞仪及相关试剂(如需分析免疫细胞)。
    • 酶标仪及ELISA试剂盒(如需检测细胞因子)。
 

四、实验流程(以小鼠为例)

  1. 致敏阶段(Day 0):
    • 动物分组(对照组、实验组、转基因组等)。
    • 剃除或脱去小鼠腹部毛发(约2cm x 3cm区域),避免损伤皮肤。
    • 25µl 的 0.5% DNFB(溶于AOO中) 均匀涂抹于剃毛区域皮肤进行致敏。对照组动物涂抹等体积的 AOO溶剂(不含DNFB)。
    • 待溶剂完全挥发(约5-10分钟)。
  2. 激发阶段(Day 5):
    • 轻轻剃除或脱去小鼠一侧(通常为左耳)耳廓部分背腹面毛发(可选,便于准确测量)。
    • 10µl 的 0.3% DNFB(溶于AOO中) 均匀涂抹于小鼠一侧耳廓的背部和腹面进行激发。激发部位必须不同于致敏部位(腹部)。至关重要!
    • 对照组:
      • 阴性对照(Vehicle Control): 涂抹 10µl AOO溶剂 于同侧耳廓。
      • 阳性对照(Sensitized Only Control): 仅接受腹部致敏但不进行耳部激发(可选,评估致敏是否产生系统性效应但对于局部激发是否必要)。
      • 非致敏激发对照(Naive Challenge): 未致敏动物涂抹 10µl 0.3% DNFB 于耳部(排除DNFB本身直接刺激)。
  3. DTH反应评估(通常在激发后24或48小时进行):
    • 耳肿胀度测量(核心指标):
      • 在激发前(Day 5激发前)和激发后特定时间点(通常24h和48h),使用精密厚度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测量激发耳和未激发(右耳)或溶剂对照耳的厚度。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 耳肿胀度 = 激发后耳厚度均值 - 激发前该耳厚度均值(基线)。或计算相对肿胀度:(激发耳厚度 - 未激发耳厚度) / 未激发耳厚度 x 100%
    • 临床评分(可选): 肉眼观察耳部红斑、水肿、硬结程度进行评分(如0:无反应;1:轻微红斑;2:明显红斑水肿;3:严重红斑水肿伴硬结)。
    • 组织学分析:
      • 激发后24-72小时(通常48小时峰值)处死动物。
      • 无菌操作剪取激发耳和对照耳(通常是未激发耳或溶剂处理耳)。
      • 使用打孔器获取直径一致的耳组织样本。
      • 称重:耳肿胀重量 = 激发耳样本重量 - 对照耳样本重量(精确反映水肿和细胞浸润)。
      • 固定、包埋、切片、染色(H&E):评估表皮海绵水肿、真皮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管扩张程度。可进行免疫组化(IHC)或免疫荧光(IF)分析特定细胞类型(如CD3+ T细胞)或分子表达。
    • 流式细胞术分析(可选): 分离耳引流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或浸润耳组织的细胞,分析T细胞亚群比例(如CD4+, CD8+, Foxp3+ Treg)、活化状态(CD44hi CD62Llo)及胞内细胞因子产生(IFN-γ, IL-17, IL-4等)。
    • 细胞因子检测(可选): 取耳组织匀浆上清或血清,使用ELISA或多重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如IFN-γ, TNF-α, IL-1β, IL-6, IL-17)水平。
 

五、转基因模型的应用关键点

  1. 设立严谨对照:
    • 必须使用同窝出生的野生型(WT)动物或遗传背景高度匹配的对照品系动物进行平行实验。
    • 确保转基因动物和对照组动物在相同环境下饲养和处理。
  2. 表型分析:
    • 定量分析: 精确测量耳肿胀度(厚度、重量差值)。
    • 定性/机制分析:
      • 组织病理学评估炎症程度和细胞浸润特征的变化。
      • 检测引流淋巴结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状态(流式)。
      • 分析局部(耳组织)和/或系统性(血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谱的改变(ELISA/Luminex)。
      • 评估特定细胞亚群(如调节性T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3. 结果解读:
    • 比较转基因动物与对照动物的DTH反应强度(耳肿胀度)和动力学。
    • 结合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分析结果,阐释目标基因缺失或过表达对DTH反应中抗原识别、T细胞活化与分化、效应细胞迁移、组织炎症损伤等具体环节的影响机制。
 

六、优点

  • 模型可靠、可重复性好。
  • 反应强度易于定量评估(耳肿胀)。
  • 时间进程相对较短(5-7天)。
  • 适用于多种品系小鼠、大鼠及转基因/基因敲除模型。
  • 可进行深入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
  • 模拟人类接触性超敏反应。
 

七、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 安全: DNFB为强致敏物和刺激物,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佩戴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2. 标准化:
    • 严格控制DNFB浓度(精确称量)、溶剂配比、涂抹体积和方法。
    • 操作人员需手法一致,确保试剂均匀覆盖皮肤/耳廓。
    • 环境温度、湿度可能影响结果,尽量保持稳定。
    • 动物个体差异存在,需保证足够样本量(每组通常n≥5)。
  3. 动物福利:
    • 密切监测动物激发后的疼痛和不适(耳部红肿、抓挠)。
    • 根据伦理要求和动物状态,及时给予镇痛药(如布洛芬饮水或美洛昔康注射)或实施仁慈终点(如耳部严重坏死)。
    • 严格遵守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
  4. 局限性:
    • 主要反映皮肤局部的急性炎症反应,对慢性过程或系统效应的模拟有限。
    • 耳肿胀是水肿和细胞浸润的综合结果,需结合组织学等手段深入解析。
    • 不同品系小鼠对DNFB敏感性存在差异。
    • 转基因模型可能存在发育代偿或其他非预期效应,解读需谨慎。
 

八、结论
DNFB诱导的DTH模型是研究接触性超敏反应及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经典且强大的工具。通过在健康的野生型动物和基因工程动物(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大鼠)中运用该模型,结合精确的耳肿胀测量、细致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及先进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深入揭示调控DTH反应发生发展的关键免疫分子和信号通路。该模型在基础免疫机制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炎症研究、以及新型免疫治疗方法或药物的临床前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严谨的实验设计、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动物伦理的高度重视,是确保实验结果科学可靠和可重复性的基石。


重要声明:

  • 本方案为通用性描述,具体实验参数(如最佳DNFB浓度、激发时间点、麻醉剂种类和剂量、镇痛方案、取材时间等)可能因动物品系、年龄、研究目的不同而需要优化调整。务必查阅最新文献并结合预实验结果确定最佳条件。
  • 所有动物实验必须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地区及研究机构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获得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