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功效实验

发布时间:2025-07-25 05:36:20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保健食品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功效的科学实验研究

一、 研究背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显著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如髋部、椎体、腕部骨折)是其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医疗负担。除药物治疗外,寻找安全有效的预防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规范的临床试验,科学评估特定保健食品(主要成分为钙、维生素D、胶原蛋白肽、维生素K2)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的潜在功效。

二、 研究目的

  1. 评估保健食品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影响。
  2. 评估保健食品对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形成与骨吸收标志物)的影响。
  3. 评估保健食品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
  4. 监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2. 研究对象:
    • 纳入标准:年龄55-75岁绝经后女性,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诊断为腰椎或髋部骨密度T值≤-2.5(骨质疏松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影响骨代谢的其他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等),近期未使用(或同意停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双膦酸盐、SERMs、特立帕肽等)至少3个月。
    • 排除标准:近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个月),恶性肿瘤病史,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对保健食品成分过敏。
    • 样本量:根据预期效应量和统计检验力计算,计划纳入300名受试者,随机分组。
  3. 干预措施:
    • 试验组: 口服指定保健食品(每日剂量:钙600mg,维生素D3 800IU,胶原蛋白肽10g,维生素K2 90μg),每日一次。
    • 对照组: 口服外观、口味与试验组一致的安慰剂,每日一次。
    • 试验周期:24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基础生活方式指导(建议均衡饮食、适度日照、规律负重运动、预防跌倒)。
  4. 观察指标:
    • 主要疗效指标:
      • 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率: 在基线、12个月、24个月使用同一台DXA仪测量。
      •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通过定期随访(每6个月一次)和病历审查记录新发椎体(通过侧位胸腰椎X线片判定)、非椎体(髋部、腕部、肱骨近端等)临床骨折事件。
    • 次要疗效指标:
      • 骨代谢生化指标: 在基线、6个月、12个月、24个月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
        • 骨形成标志物: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
        • 骨吸收标志物: 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TX),尿Ⅰ型胶原氨基端肽交联(NTX)。
    • 安全性指标:
      • 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
      • 实验室检查:基线及24个月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ALT, AST, Scr, BUN)。
  5. 统计方法: 采用意向性分析(ITT)。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校正基线值)。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骨折发生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 研究结果

  1. 基线特征: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绝经年限、基线腰椎/股骨颈BMD、体重指数(BMI)、骨代谢生化指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均衡可比。
  2. 骨密度(BMD)变化:
    • 治疗24个月后,试验组腰椎BMD较基线显著增加(平均增加2.1%±1.5%, P<0.001),而对照组腰椎BMD轻微下降(平均下降0.5%±1.8%)。组间比较,试验组腰椎BMD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 试验组股骨颈BMD较基线略有增加(平均增加0.8%±1.2%, P<0.05),对照组则轻微下降(平均下降0.9%±1.7%)。组间比较,试验组股骨颈BMD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 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
    • 试验组血清PINP(骨形成标志物)在6、12、24个月均较基线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且整体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 试验组血清CTX(骨吸收标志物)在6、12、24个月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血清BALP及尿NTX的变化趋势与PINP和CTX一致。
    • 对照组上述骨代谢指标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
  4. 骨折发生率:
    • 在24个月随访期内,试验组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椎体和非椎体)共发生12例(发生率8.0%)。
    • 对照组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共发生23例(发生率15.3%)。
    • 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显示,试验组骨折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比HR=0.52, 95% CI: 0.26-0.97, P=0.038)。
  5. 安全性:
    •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AE)发生率相似(试验组18.7% vs 对照组16.0%, P>0.05)。
    • 大部分AE为轻度,主要为轻微的消化道不适(如便秘、腹胀),两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8.0% vs 对照组7.3%, P>0.05)。
    • 未报告与研究产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在24个月后两组间及组内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
 

五、 讨论

本研究表明,连续24个月服用该特定配方的保健食品(含钙、维生素D3、胶原蛋白肽、维生素K2)能够:

  1. 显著提升骨密度: 尤其对腰椎BMD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同时也能有效维持或轻微提升股骨颈BMD,这是预测骨折风险的关键部位。这种骨密度的正向变化是降低骨折风险的重要结构基础。
  2. 改善骨代谢状态: 该保健食品组合促进了骨形成标记物(PINP, BALP)的上升,同时显著抑制了骨吸收标记物(CTX, NTX)的水平。这表明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仅促进新骨生成,同时减少骨量流失,促使骨代谢趋向正平衡,有利于骨量的净增加和骨质量的改善。
  3. 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这是本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摄入该保健食品组的受试者在24个月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非椎体脆性骨折)的风险显著降低近一半(HR=0.52)。这与其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的生物学效应一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安全性良好: 研究结果显示该保健食品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主要为轻度可耐受的胃肠道反应,对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影响。
 

六、 结论

本项为期24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实,该特定配方的保健食品(主要含钙、维生素D3、胶原蛋白肽、维生素K2)能够有效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并显著降低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其在推荐剂量下长期服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为该保健食品在骨质疏松症管理和骨折预防策略中作为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 重要说明

  • 本研究结果基于特定配方保健食品在特定人群(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的临床试验。
  • 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药物治疗是核心),保健食品可作为辅助手段。
  • 均衡膳食(保证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摄入)、适度日照、规律负重运动、预防跌倒仍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