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某保健食品配方(含胶原蛋白肽、钙、维生素D3及维生素K2等)对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将120名骨量减少受试者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钙剂对照组,干预12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显著降低(P<0.05),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显著升高(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更优(P<0.05)。干预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表明该保健食品可有效调节骨代谢平衡,促进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
关键词: 保健食品;骨代谢;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随机对照试验
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骨代谢标志物作为早期反映骨转换状态的敏感指标,对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效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营养-骨骼稳态调控”理论,探讨一种复合配方保健食品对骨代谢标志物的调节作用,为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 纳入标准: 年龄50-70岁,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为骨量减少(-2.5 < T值 < -1.0),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恶性肿瘤、3个月内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双膦酸盐、雌激素)、已知对配方成分过敏者。
- 样本量: 共招募120名合格受试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n=40)。
2.2 研究设计
- 分组与干预:
- 高剂量组:每日服用保健食品(含活性胶原肽1500mg,钙600mg,维生素D3 800IU,维生素K2 90μg)。
- 低剂量组:每日服用保健食品(活性组分含量为高剂量组50%)。
- 对照组:每日服用基础钙剂(碳酸钙600mg)。
- 干预周期: 12周。试验采用双盲设计,受试者及评估人员均不知分组信息。
- 依从性管理: 发放服药日历,定期电话随访,回收计数剩余样品,依从性>90%纳入最终分析。
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主要指标(骨代谢标志物):
- 骨吸收标志物: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电化学发光法)。
- 骨形成标志物: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酶联免疫法)、骨钙素(OC,化学发光法)。
- 次要指标: 血清钙、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D]。
- 检测时点: 基线(第0周)、干预结束(第12周),清晨空腹采血。
- 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事件记录。
2.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以 均值 ± 标准差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否则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Dunnett’s T3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受试者基本情况
三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比、BMI、基线骨密度T值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最终116名受试者完成研究(高剂量组脱落1例,低剂量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原因主要为失访)。
3.2 骨代谢标志物变化(见表1)
- 骨吸收标志物(β-CTX):
- 组内比较:高、低剂量组12周β-CTX较基线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
- 组间比较:干预后,高、低剂量组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
- 骨形成标志物:
- BALP: 高、低剂量组干预后BALP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变化不显著。干预后高、低剂量组BA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亦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
- OC: 仅高剂量组OC在12周后较基线有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干预前后各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比较 (x̄ ± s
)
指标 | 组别 | 基线 | 12周 | 组内P值 | 干预后组间P值 (vs 对照) | 干预后组间P值 (高 vs 低) |
---|---|---|---|---|---|---|
β-CTX (ng/mL) | 高剂量组 | 0.45 ± 0.15 | 0.32 ± 0.11* | <0.01 | <0.05 | <0.05 |
低剂量组 | 0.44 ± 0.14 | 0.37 ± 0.12* | <0.01 | <0.05 | ||
对照组 | 0.46 ± 0.13 | 0.43 ± 0.14 | >0.05 | - | ||
BALP (μg/L) | 高剂量组 | 15.8 ± 4.2 | 21.5 ± 5.1* | <0.01 | <0.01 | <0.05 |
低剂量组 | 16.1 ± 3.9 | 19.2 ± 4.7* | <0.01 | <0.01 | ||
对照组 | 15.6 ± 4.5 | 16.8 ± 4.8 | >0.05 | - | ||
OC (ng/mL) | 高剂量组 | 18.3 ± 5.6 | 20.1 ± 6.2* | <0.05 | >0.05 | >0.05 |
低剂量组 | 17.9 ± 5.8 | 19.0 ± 5.9 | >0.05 | >0.05 | ||
对照组 | 18.5 ± 5.3 | 18.7 ± 5.5 | >0.05 | - |
注: 表示与同组基线比较 P<0.05 或 P<0.01。
3.3 其他指标变化
三组血清钙、磷水平在干预前后及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血清25(OH)D水平在干预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3.4 安全性评价
研究期间未报告与研究产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各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无显著差异。偶有轻度胃肠道不适(如腹胀),发生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本研究证实,该保健食品复合配方(胶原蛋白肽+钙+VD3+VK2)在12周干预期内能有效改善骨量减少人群的骨代谢标志物谱:
- 抑制骨吸收: 显著降低血清β-CTX水平(高、低剂量组),表明其有效抑制了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基质降解。
- 促进骨形成: 显著提升血清BALP水平(高、低剂量组),并可见高剂量组骨钙素(OC)的升高趋势,提示其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配方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有关:
- 胶原蛋白肽: 作为骨有机基质主要成分,提供成骨必需的氨基酸(如甘氨酸、脯氨酸),直接促进成骨细胞胶原合成。
- 钙与维生素D3: 维持血钙稳态,保证骨矿化原料充足。VD3促进肠道钙吸收,协同作用更优。
- 维生素K2: 激活骨基质蛋白(如骨钙素、基质Gla蛋白)的γ-羧基化过程,增强其与钙离子和羟磷灰石的结合能力,促进骨矿化,并可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研究中观察到的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在降低β-CTX和提升BALP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组)提示,足量的活性成分供给对达到更佳生物学效应至关重要。对照组(单纯补钙)未能显著改善骨转换标志物,进一步突显了复合配方整体调控骨代谢的优势。
安全性评估显示该保健食品耐受性良好,未增加额外健康风险。
局限性: 研究周期相对较短(12周),未能观察到长期的骨密度变化;未包含骨转换率极高或极低人群;未探讨配方中单一组分的确切贡献度。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该含胶原蛋白肽、钙、维生素D3及维生素K2的保健食品配方,能有效调节骨量减少人群的骨代谢状态,表现为显著抑制骨吸收(降低β-CTX)和促进骨形成(提升BALP),且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该配方安全性良好,为改善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营养干预策略。
致谢:(此处省略具体名称)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受试者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实验室团队。
参考文献: (示例,需根据实际引用补充完整)
- Eastell R, et al. Bone turnover markers: their plac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osteoporosis. Osteoporos Int. 2023.
- Rondanelli M, et al. Effect of collagen peptides on bone turnover markers: a meta-analysis. Nutrients. 2022.
- Iwamoto J. Vitamin K2 therapy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Nutrients. 2014. (实际文献需引用最新权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