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效果检测不合格后的纠正措施测试
灭菌是保障无菌操作区域安全的核心环节。当灭菌效果检测(通常通过物理监测、化学指示剂和生物指示剂综合判定)结果显示不合格时,必须立即启动系统的调查与纠正程序,其中验证纠正措施是否真正有效的“测试”环节至关重要。以下是系统的处理流程和关键测试要点:
一、 立即行动
- 召回与隔离:
- 立即停止使用该灭菌批次的所有物品。
- 尽全力识别并物理隔离该批次所有已发放物品,防止误用。
- 明确标识“灭菌失败,禁止使用”。
- 初步核查:
- 复核物理监测记录(温度、压力、时间等)是否达到设定参数。
- 检查化学指示剂(包外、包内)变色是否合格。
- 确认生物指示剂培养流程是否正确(培养温度、时间、设备功能)。
- 检查灭菌器即时打印记录或电子记录是否有异常。
二、 深入调查与原因分析
这是制定有效纠正措施的基础,目标是找到根本原因:
- 人员因素: 操作员是否经过培训并遵守SOP?装载是否规范?包装、装载是否影响蒸汽穿透?卸载冷却流程是否正确?
- 设备因素:
- 灭菌器:是否按期维护校准?门封是否完好?真空泵性能?蒸汽/水/气源质量/压力?传感器是否准确?近期维修记录?
- 生物指示剂培养器:温度校准?功能正常?
- 物品因素: 待灭菌物品是否清洁彻底?包装材料是否合规(尺寸、材质、封口)?装载方式是否过密、阻挡蒸汽穿透?是否超载?
- 过程因素: 灭菌程序选择是否正确?灭菌周期参数设置是否被改动?
- 环境因素: 水源/蒸汽源质量?环境温湿度是否影响设备运行?
- 生物指示剂因素: 是否在有效期内?储存条件是否合规?培养液是否失效?
三、 制定与实施纠正措施
根据根本原因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 设备维修/校准: 修理故障部件(如门封、真空泵),重新校准关键传感器(温度、压力探头)。
- 更换耗材: 更换性能存疑的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包装材料。
- 人员再培训: 针对操作失误进行强化培训和考核。
- 修订流程: 优化装载图、冷却流程、包装规范等SOP。
- 改善公用设施: 解决水质、蒸汽质量或供气压力问题。
四、 纠正措施有效性测试(核心环节)
这是验证所采取措施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恢复了可靠灭菌能力的关键步骤:
-
空载测试:
- 物理参数验证: 选择与失败周期相同的灭菌程序,进行空载运行。严格记录并分析:
- 整个灭菌周期各阶段(预热、真空、升温、灭菌、干燥)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是否严格符合设定要求?
- 灭菌阶段的温度稳定性(波动范围)是否符合标准?
- 真空泄漏率测试(如有相关功能)是否达标?
- 化学指示剂: 在灭菌舱内典型位置(如最难灭菌点)放置包外、包内化学指示剂,验证其变色是否合格。
- 目的: 验证设备本身在空载状态下运行参数是否恢复正常、均匀。
- 物理参数验证: 选择与失败周期相同的灭菌程序,进行空载运行。严格记录并分析:
-
模拟负载(挑战性负载)测试:
- 装载设计: 使用合规的测试包(如标准敷料包、管腔器械测试装置)或实际器械包,按照最挑战灭菌条件的方式装载(如最大允许负载、最密集装载、最难灭菌物品置于最难灭菌位置)。
- 灭菌运行: 使用与失败周期相同的灭菌程序运行。
- 综合监测:
- 物理监测: 全程记录关键参数,确认符合要求。
- 化学监测: 在测试包内部和最难灭菌点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剂,所有必须全部合格变色。
- 生物监测: 在测试包内部和最难灭菌点放置经过验证的生物指示剂(通常选用高抗力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孢子)。这是验证灭菌效果最关键的测试!
- 生物指示剂培养与判读:
- 严格按照制造商说明进行培养(通常在56-60°C下培养7天或使用快速阅读器)。
- 判读标准:测试中使用的所有生物指示剂必须全部显示阴性(无菌生长),才能判定本次挑战性负载测试通过。 任何一支阳性结果均表示测试失败。
- 目的: 在模拟实际使用的最苛刻条件下,验证灭菌器是否能有效杀灭微生物指示剂,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五、 测试通过后的恢复运行
- 确认结果: 空载测试和模拟负载测试的所有物理、化学、生物监测结果均合格。
- 批准放行: 由授权人员(如灭菌责任人、质量负责人)审核所有记录和测试报告,确认根本原因已查明,纠正措施有效,测试结果合格。
- 重新验证: 正式放行前,通常需要连续进行3次成功的模拟负载测试(均需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合格),以确保持续稳定性。
- 恢复常规运行: 严格执行批准后的灭菌程序和操作规程,恢复常规灭菌操作。
- 加强监测: 在恢复运行初期,可考虑增加生物监测频率,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监控。
六、 记录与报告
- 详实记录整个过程: 包括最初的失败记录、调查过程(方法、参与者、发现)、根本原因分析结论、采取的每一项纠正措施、所有测试细节(测试类型、程序、时间、使用的指示剂批号、放置位置)、所有测试结果(物理数据、化学指示剂照片、生物指示剂结果)。
- 测试报告: 形成正式的纠正措施有效性测试报告,明确结论(是否通过)。
- 文件归档: 所有相关记录应完整归档,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便于追溯和审计。
总结:
灭菌效果检测不合格是严重事件,必须系统处理。纠正措施有效性测试是整个环节的核心验证步骤,特别是包含生物指示剂的模拟负载测试,是确认能否安全恢复灭菌操作的最终判据。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调查、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和全面的有效性测试验证,才能确保灭菌过程的可靠性,保障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务必强调过程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