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效果检测异常情况处理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24 12:46:28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灭菌效果检测异常情况处理指南

灭菌效果检测结果是医疗器械及物品安全使用的最后防线。一旦生物指示物(BI)或化学指示物(CI)检测结果异常(阳性/不合格),必须立即启动系统化处理流程,确保患者安全并找出根本原因。

一、 立即行动:控制风险与隔离

  1. 紧急叫停:

    • 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与该异常检测结果批次相关的所有灭菌物品。
    • 暂停使用该灭菌设备(如果初步判断可能与设备有关),直至调查完成并确认安全。
  2. 全面追溯与隔离:

    • 精准追溯该次灭菌循环处理的所有物品批次、数量及流向。
    • 对库存中所有涉及批次物品进行物理隔离并清晰标识“疑似灭菌不合格,禁止使用”。
    • 若物品已发放,启动紧急召回程序,通知所有接收部门立即停止使用并退回隔离。
  3. 记录与初步报告:

    • 详细记录异常结果(包括具体检测方式、结果描述、时间、操作员、设备编号、循环参数)。
    • 立即上报质量管理部门及指定负责人。
 

二、 深入调查:查找根本原因

  1. 复核检测过程:

    • 生物指示物(BI): 确认培养过程(温度、时间、培养基有效性)、读取方法是否正确?BI是否在有效期内?运输储存条件是否符合?
    • 化学指示物(CI): 确认判读标准是否正确?CI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放置在包裹最难灭菌位置?是否暴露异常(如被液体浸泡)?
    • 过程挑战装置(PCD): 如使用,检查其装配正确性。
    • 复核记录: 核对原始记录与报告是否有误。
  2. 审查灭菌过程参数:

    • 物理监测数据: 仔细分析该次灭菌循环的完整物理参数记录(温度、压力、时间、真空度/蒸汽饱和度等)。确认是否所有关键参数均达到并维持了预定要求?
    • 设备运行状态: 检查设备运行日志、报警记录、维护记录(特别是最近一次预防性维护内容)。是否有异常声响、泄漏迹象?
    • 公用介质: 检查蒸汽质量(干燥度、饱和度)、供水质量(适用于EO灭菌)是否符合标准?灭菌剂浓度(如环氧乙烷)是否合格?
  3. 检查物品装载与包装:

    • 检查灭菌装载图,确认装载方式是否符合规范(如是否过度装载、阻碍蒸汽穿透?)。
    • 检查包装材料是否完好、无破损?是否使用正确类型且合格的包装材料?包装封口是否严密?
    • 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干燥度,是否存在有机物残留或器械结构复杂影响灭菌因子穿透?
  4. 人员操作:

    • 确认操作员是否经过完整培训并合格?操作流程(装载、程序选择、参数设置、卸载)是否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SOP)?
 

三、 评估与处置:科学决策

  1. 不合格批次物品的最终判定:

    • 综合调查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主导,会同技术部门进行风险评估。
    • 认定灭菌失败: 若有强有力证据(如物理参数严重偏离、复核BI阳性、明确操作失误等),判定该批次物品灭菌不合格。所有涉及物品必须报废处理
    • 结果存疑/原因不明: 如调查无法明确原因,或检测本身存在疑点但无法完全排除失败风险,基于最严格的安全原则,该批次物品不得放行使用,应予以报废或按风险极低的非关键物品处理(需严格界定且记录)。
  2. 重新灭菌的考量(仅适用于特定情况):

    • 原则上不推荐: 重新灭菌可能损害器械性能、包装完整性或增加残留物风险。
    • 例外情况: 仅在物品本身允许、包装完好无损、且有明确证据证明初始灭菌失败是独立、可控且已消除的原因(如单一设备瞬时故障已修复、记录明确显示短时超温等)导致,且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并获严格批准后方可考虑。重新灭菌后必须重新进行全套灭菌效果检测且合格
 

四、 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防止再发

  1. 针对性纠正:

    • 根据调查确定的根本原因,立即采取行动消除问题(如维修设备、更换不合格耗材、重新培训人员、修订SOP、拒收不合格蒸汽等)。
    • 彻底清理、处置所有不合格物品并记录。
  2. 预防性改进:

    • 修订和完善相关SOP、操作规范。
    • 加强人员关键操作环节的再培训和考核。
    • 增加设备关键点监控或校验频次。
    • 评估是否需要改进装载方式、包装流程或引入额外的过程监控手段。
    • 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如鱼骨图、5Why法),形成报告归档。
 

五、 记录与报告:闭环管理

  1. 完整记录: 整个异常处理过程(发现、隔离、调查、评估、处置、CAPA)的所有步骤、数据、分析、决策依据、执行情况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
  2. 报告归档: 形成正式的灭菌失败/异常处理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归档。
  3. 沟通: 根据规定,向内部相关部门通报处理结果和预防措施。如涉及需报告的监管事件,按规定上报。
 

六、 系统回顾与持续改进

  • 定期回顾灭菌效果检测异常事件的处理记录和CAPA有效性。
  • 分析趋势,找出系统性弱点,持续改进灭菌质量管理体系。
  • 定期回顾验证状态,确保灭菌过程持续处于已验证的有效状态。
 

核心原则:

  • 安全第一: 任何潜在灭菌不合格物品严禁使用。
  • 快速响应: 立即行动控制风险。
  • 深入调查: 基于证据,追根溯源。
  • 闭环管理: 纠正到位,预防再发。
  • 完整记录: 每一步骤都清晰可追溯。
 

通过严格执行此流程,确保在灭菌效果检测异常时,能有效保护患者安全,维护质量控制体系,并持续提升灭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