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设备空载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24 11:40:45 阅读量:1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灭菌设备空载热分布测试技术指南

灭菌设备(如蒸汽灭菌柜、干热灭菌柜等)是保障无菌产品安全的核心装备。空载热分布测试作为其性能验证的关键环节,旨在评估设备腔体在无负载状态下的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为后续负载验证及日常操作提供基础保障。

一、 核心目的与价值

  1. 建立温度基准: 确定灭菌腔体在空载状态下各区域的温度分布特性,识别潜在的高温点和低温点(冷点)。
  2. 评估设备性能: 验证设备加热系统、循环系统(如风机、蒸汽分布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的能力,确保其能达到并维持设定灭菌温度。
  3. 确认温度均匀性: 测定腔体内不同位置在同一时间点的温度差异,评估是否符合既定标准(通常要求各点温度与设定值或平均值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4. 识别冷点/热点: 定位腔体内温度最低点(冷点),该点通常被视为灭菌挑战的“最差情况”,对后续负载热穿透测试的探头放置至关重要。
  5. 满足法规要求: 符合GMP、ISO 13485等法规指南对灭菌设备性能验证的强制性要求。
 

二、 标准测试流程

  1. 前期准备:

    • 设备状态: 确认设备已完成安装、运行及基本性能确认(IQ/OQ),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 仪表校准: 所有用于测试的温度探头(热电偶)需经有资质的机构校准并在有效期内。
    • 探头布点: 依据灭菌腔体大小、几何形状及气流/蒸汽流型态科学布点。典型策略:
      • 三维空间分布(前/中/后,上/中/下,左/中/右)。
      • 关键区域覆盖(如靠近门、排水口、进汽口、回风口、角落、温度传感器附近)。
      • 探头数量需足够表征腔体空间(如至少9点以上,大型设备需更多),避免接触腔壁或部件。
    • 测试程序设定: 在设备控制系统中设定标准的灭菌程序(温度、时间、升温/降温速率等)。
    • 数据记录系统: 连接并校验数据记录仪,确保采样频率足够(如≥1次/秒)。
  2. 执行测试:

    • 将校准后的热电偶按预定方案固定在腔体内指定位置(使用专用支架或耐高温材料)。
    • 启动空载灭菌程序。
    • 数据记录系统全程实时记录各热电偶温度及设备控制温度。
    • 测试需重复进行(通常≥3次),以确认结果的一致性和重现性。
  3. 数据分析与判定:

    • 温度均匀性: 计算在灭菌温度维持阶段(如从达到最低灭菌温度到灭菌时间结束前),所有测点在同一时间点的温度值与设定值(或腔体平均温度值)的最大偏差(ΔT),以及各点之间的最大温差(Tmax - Tmin)。
    • 温度稳定性: 分析每个测点在灭菌维持阶段的温度波动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 冷点确认: 综合分析多次测试数据,识别出持续表现为温度最低的位置点。
    • 合格标准: 依据设备规格、灭菌工艺要求及相关法规标准(如EN 285对大型蒸汽灭菌器要求:维持阶段任意两点间最大温差≤2°C;各点与设定点平均值的最大偏差±1°C)。常用标准为:
      • 各点温度与设定值的最大偏差 ≤ ±1.0°C。
      • 腔体内任意两点间的最大温差 ≤ 2.0°C。
      • 各点温度在维持阶段波动范围 ≤ ±1.0°C。
 

三、 关键考量与注意事项

  • 探头精度与校准: 热电偶的精度和校准状态是测试结果可信度的基石。
  • 代表性布点: 布点方案必须能真实反映整个腔体的空间特性,避免遗漏潜在冷点/热点。
  • 热电偶固定: 确保探头尖端牢固固定于预定位置,不受气流或设备运行干扰,避免接触金属表面导致导热误差。
  • 热电偶线缆影响: 注意线缆穿越柜门密封处可能造成的泄漏或损坏,需使用专用密封套件。
  • 设备稳定性: 确保设备在测试前已充分预热,达到热平衡状态。
  • 重复性与重现性: 足够的重复测试次数是确认设备性能稳定性和结果可靠性的必要条件。
  • 冷点的相对性: 空载冷点位置可能与装载状态不同。空载测试主要提供设备本身的性能基线,负载测试(热穿透)是确认实际产品灭菌效果的关键。
  • 不同灭菌方式的差异: 蒸汽灭菌关注饱和蒸汽的分布;干热灭菌关注热空气对流或辐射的均匀性;环氧乙烷灭菌还需考虑气体浓度分布(但空载通常指热分布)。
  • 文档记录: 详细记录测试方案、原始数据、数据分析过程、结论及偏差处理(如有)。
 

四、 结论

空载热分布测试是灭菌设备性能验证不可或缺的首步。它科学地描绘了设备腔体在无负载时的温度分布蓝图,为确认设备固有性能、建立合格的操作空间、指导后续负载验证以及确保日常灭菌工艺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严格执行并符合标准的空载测试,是保障最终灭菌产品无菌性和患者安全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