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时间控制器验证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24 11:35:57 阅读量:2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灭菌时间控制器验证测试

1. 目的
本程序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测试,验证灭菌时间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设定、运行、中断恢复及报警功能上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确保其满足灭菌工艺对关键时间参数的控制要求,保障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和产品无菌保证水平。

2. 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用于湿热灭菌柜(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柜等关键灭菌设备的程序化时间控制器的周期性验证或新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确认。涵盖控制器的时间设定精度、运行稳定性、与温度联锁逻辑、中断处理及报警功能。

3. 人员与职责

  • 验证负责人: 负责方案批准、测试监督、报告审核与批准。
  • 测试执行人员: 具备设备操作资质,负责按方案执行具体测试、记录原始数据。
  • 质量保证人员: 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确保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设备维护人员: 提供必要技术支持,确保测试设备状态良好。
 

4. 验证设备

  • 被验证设备: 待测灭菌时间控制器及所属灭菌设备(需处于可安全测试状态)。
  • 校准参考标准:
    • 经国家计量机构或认可实验室校准的高精度计时器(分辨率至少0.1秒,精度优于±0.01%)。
    • 经校准的温度传感器及显示器(用于湿热灭菌验证时间-温度联动时,精度需符合相应灭菌标准要求)。
    • (可选)数据记录仪(用于连续记录时间控制器信号输出)。
  • 辅助工具: 测试记录表、秒表(备用)、安全防护用具。
 

5. 测试项目与方法

5.1 时间设定精度测试

  • 方法: 在控制器上分别设定一系列代表性时间值(如:1 min, 5 min, 10 min, 30 min, 60 min),同时启动高精度计时器和控制器计时。记录控制器显示结束时刻与高精度计时器记录的实际结束时刻。
  • 测试点: 每个设定时间点重复测试3次。
  • 记录: 设定时间(Ts)、实际计时结果(Ta1, Ta2, Ta3),计算每次偏差(ΔT = Ta - Ts)及平均偏差。
 

5.2 运行稳定性与一致性测试

  • 方法: 选择一个常用灭菌时间值(如:30 min)。连续运行控制器计时程序5次。每次记录实际运行时间。
  • 记录: 设定时间(Ts)、每次实际运行时间(Ta1 - Ta5),计算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
 

5.3 中断与恢复功能测试

  • 方法:
    1. 设定一个时间(如:20 min)并启动计时。
    2. 在计时过程中(如:运行至第5 min时),人为模拟中断:
      • 开门中断(适用于灭菌柜): 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短暂打开灭菌柜门(确保无高温蒸汽风险)。
      • 电源中断: 短暂切断控制器主电源(1-2秒),然后恢复供电。
    3. 观察并记录控制器行为:
      • 计时是否立即暂停?
      • 是否有明确的暂停状态指示(屏幕显示/Pause灯)?
      • 恢复操作(关门/重新上电)后,计时是否从暂停点继续(非重置)?
      • 恢复后运行至设定总时间结束。
    4. 记录暂停点、暂停持续时间、恢复后运行时间、总实际运行时间。
  • 测试点: 每种中断类型重复测试2次。
 

5.4 报警功能测试

  • 方法:
    1. 计时完成报警: 设定一个短时间(如:1 min),启动计时。验证计时结束时是否有清晰可辨的声光报警信号。记录报警响应时间(结束到报警启动)。
    2. 超时运行报警(如功能支持): 设定时间运行结束后,阻止控制器自动停止或进入下一阶段,观察是否在规定延迟(如:10秒)内触发超时报警。
    3. 中断未恢复报警(如功能支持): 在中断测试中,人为延迟恢复操作(如:暂停后超过设备允许的暂停时间限制),观察是否触发相应报警。
  • 记录: 报警类型、设定值、报警触发条件、是否报警、报警方式、响应是否符合预期。
 

5.5 温度-时间联锁测试(适用于湿热灭菌)

  • 方法:
    1. 在灭菌柜内放置经校准的温度探头于冷点位置。
    2. 设定灭菌温度(如:121°C)和灭菌时间(如:15 min)。
    3. 启动灭菌程序。
    4. 记录:
      • 腔室温度首次达到设定灭菌温度下限(如:121°C)的时刻 (T1)。
      • 控制器灭菌计时开始的时刻 (T2)。验证 T2 是否在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才开始。
      • 控制器灭菌计时结束时刻 (T3)。
      • 实际温度维持在设定灭菌温度范围内的时间段 (T1 to T_end)。
     
    • 确认控制器计时结束 (T3) 是否在维持时间 (T_end) 之后。
  • 记录: 设定温度(T_set)、设定时间(ts_set)、T1, T2, T3, T_end, 计算 T2 - T1 (应 ≥ 0),验证 ts_set 是否包含在 [T1, T_end] 区间内。
 

5.6 功能性极限测试(可选,视风险评估)

  • 方法: 测试控制器在可设定时间范围的极限值(最短时间如1s,最长时间如设备允许最大值)下的基本启动、运行、停止功能是否正常。
  • 记录: 设定极限值、是否能正常启动/停止、运行行为有无异常。
 

6. 接受标准

测试项目 接受标准
时间设定精度 每次测量绝对偏差
运行稳定性 5次运行结果范围 ≤ [规定限值,如:±0.5% 设定值]; RSD < [规定限值,如:0.5%]
中断与恢复 * 中断发生时,计时立即暂停。* 有明确暂停指示。* 恢复后从暂停点继续计时,无跳变或重置。* 总运行时间 = 设定时间 + 暂停时间。
计时完成报警 * 计时结束立即(≤ 2秒)触发声光报警。* 报警清晰可辨。
超时运行报警 (如支持)超过设定时间 [规定延迟,如:10±2秒] 未结束运行,触发报警。
中断未恢复报警 (如支持)暂停超过设备允许时间 [规定时间,如:5±1 min],触发报警。
温度-时间联锁 * 灭菌计时(T2)必须在腔室温度达到设定灭菌温度(T1)之后才开始。* 灭菌计时结束(T3)必须在温度维持阶段结束(T_end)之前。* 实际灭菌时间 ≥ 设定时间。
功能性极限测试 (如执行)在极限设定值下,控制器能正常启动、运行、停止,无死机或功能失效。

7. 偏差处理
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不符合接受标准的结果均应视为偏差。需详细记录偏差现象、发生条件、可能原因。评估偏差对控制器功能和灭菌工艺有效性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重大偏差可能导致本次验证失败,需彻底调查解决后重新测试。

8. 结果记录与报告

  • 所有测试步骤、观察结果、原始数据必须即时、清晰、准确地记录在预设的测试记录表中,由测试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
  • 测试完成后,汇总分析所有数据,评估是否符合每一项接受标准。
  • 编制正式的验证报告,内容包括:
    • 验证方案概述与修订历史(如有)。
    • 使用的设备及其校准状态。
    • 详细的测试结果汇总与分析。
    • 所有偏差记录及处理结论。
    • 最终的验证结论(通过/有条件通过/失败)。
    • 建议的再验证周期(如:每年或关键部件维修后)。
    • 报告编写、审核、批准人员签名及日期。
 

9. 再验证
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再验证:

  • 达到规定的定期再验证周期(如每年一次)。
  • 控制器或所属灭菌设备进行重大维修或更换关键部件后。
  • 历史数据或性能监测显示时间控制存在不稳定或漂移趋势。
  • 灭菌工艺发生重大变更可能影响时间控制要求。
  • 前次验证失败并采取纠正措施后。
 

10. 附件

  • 测试原始记录表(模板)
  • 相关设备校准证书复印件
  • (如有)偏差报告及CAPA记录
 

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本验证方案,能够系统、客观地评估灭菌时间控制器的关键性能,确保其精准可靠地控制灭菌工艺所需的持续时间,为最终产品的无菌性提供关键保障。验证结果应清晰记录并归档,作为设备符合性及工艺有效性的重要证据。


注:

  • 方括号 [...] 中的具体限值、时间、周期等需根据具体设备的技术规格、相关法规(如GMP, ISO 17665)、行业标准和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要求明确规定
  • 实际测试前需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特别是涉及高温、高压、开门等操作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测试设备和参考标准的校准状态必须在有效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