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工艺验证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24 11:10:14 阅读量:2 作者:生物检测中心

灭菌工艺验证测试:确保无菌保障的科学基石

在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及相关物料的生产中,灭菌工艺是保障产品无菌(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稳定、可靠、可重现地杀灭或去除产品上所有存活的微生物。灭菌工艺验证测试(Sterilization Process Validation)是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提供书面证据证明该工艺始终能生产出符合预定无菌质量标准产品的系统性活动。

核心目标:

  • 证明有效性: 工艺能稳定达到要求的无菌保证水平(通常为 ≤ 10⁻⁶)。
  • 证明可靠性与重现性: 工艺在既定参数范围内运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 识别与控制关键参数: 明确影响灭菌效果的关键操作参数(如温度、时间、压力、介质浓度等)及其合格范围。
  • 满足法规要求: 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13485)及相关国际/国家药典(如USP, EP, ChP)和法规(如FDA, EMA, NMPA指南)的强制要求。
 

验证的生命周期阶段:

灭菌工艺验证并非一次性活动,而是贯穿工艺生命周期的持续过程:

  1. 设计确认: 评估灭菌设备、系统设计及工艺概念是否符合预定用途和GMP要求。
  2. 安装确认: 确认设备已正确安装、符合设计规格,所需公用设施到位,文件完备。
  3. 运行确认: 在空载状态下,测试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如温度/压力传感器校准、循环控制逻辑、报警功能、热分布测试)。
  4. 性能确认: 验证的核心阶段,证明工艺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负载)能持续达到预期效果。通常分为三个子阶段:
    • PQ1(前期性能确认): 包含最严格的挑战性条件(如最小装载、最短时间、最低浓度/温度),目的是确定工艺的稳健性边界。
    • PQ2(中期性能确认):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进行,包含典型装载模式和工艺参数。
    • PQ3(后期性能确认): 模拟常规生产条件,包含最大装载、最长装载时间等挑战。
  5. 持续工艺确认/再验证: 通过日常监控(如物理参数监测、生物指示剂使用)、定期评估(如年度回顾)、变更控制(设备、工艺、产品、装载方式变更后的评估)以及周期性再验证(基于风险评估确定周期),确保持续处于验证状态。
 

性能验证(PQ)的核心测试项目:

  1. 空腔温度分布测试: 在灭菌腔室内无产品或模拟物的情况下,确认腔室内各点的温度均匀性,识别冷点/热点。这是热力灭菌(蒸汽、干热)的基础。
  2. 热穿透测试: 针对产品本身。 将温度探头置于产品内部最难灭菌的位置(如液体药瓶底部、器械管腔深处、包装袋中心),测量该点实际达到所需灭菌温度并持续的时间(F0值计算基础)。验证热量是否能有效传递至产品内部。
  3. 微生物挑战测试: 最关键的效力证明。 将已知高浓度、高抗性的标准生物指示剂(BI)(湿热常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孢子,干热常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孢子,环氧乙烷常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孢子,辐照常用短小杆菌芽孢)放置在最难灭菌位置(通常与热穿透点一致)。运行灭菌程序后,回收培养BI。目标是证明微生物对数下降值(Log Reduction)足以达到SAL ≤ 10⁻⁶(即微生物存活的概率≤百万分之一)。需进行多次重复。
  4. 灭菌剂分布测试(如EO, H2O2): 验证气体或蒸汽在腔室及负载内分布的均匀性。通常在腔室和负载的关键位置放置化学指示剂或微型温湿度/浓度传感器。
  5. 装载方式确认: 每种不同的产品装载配置(类型、数量、排列方式)都需要单独验证,因为装载方式直接影响热/灭菌剂的穿透和分布。
  6. 产品适用性(灭菌后): 评估灭菌工艺对产品关键质量属性(如外观、纯度、含量、pH、无菌性、热原/细菌内毒素、包装完整性、功能性)的影响,确保产品在灭菌后仍符合质量标准。
 

关键要素与考虑:

  • 风险评估: 贯穿整个验证过程,用于识别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取样点位置、评估变更影响等。
  • 取样代表性: 测试点位置(物理探头、BI放置点)必须基于风险分析,覆盖最难灭菌的区域(冷点、几何中心、管腔、包装密集处)。
  • 生物指示剂质量: BI的孢子数量、D值(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和Z值(温度变化对D值的影响系数)必须经过严格检定并符合标准要求。
  • 过程监控: 验证过程中需详细、实时记录所有关键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时间、浓度等)。
  • 无菌检验: 虽然PQ过程中部分产品可能进行无菌检查作为补充,但不能替代微生物挑战测试(BI测试)。无菌检验存在抽样风险,阴性结果不能充分证明无菌保证水平。
  • 变更控制: 任何可能影响灭菌效果的变更(设备、工艺参数、产品配方/结构、包装材料、装载方式)都必须通过严格的变更控制程序进行评估,必要时触发再验证或补充验证。
  • 文件化: 所有验证活动必须有详细的方案(阐述目的、方法、接受标准)和报告(记录数据、结果、结论、偏差处理)。这是GMP合规性的基本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进行BI测试和相关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必须具备合适的:

  • 环境控制(如洁净度)。
  • 设备(如灭菌器、培养箱、生物安全柜)。
  • 经过验证的BI复苏和无菌检验方法。
  • 合格的菌种管理程序。
  • 训练有素的人员。
  • 完整的记录和文件体系。
 

结论:

灭菌工艺验证测试是确保最终产品无菌性、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质量活动。它是一个基于科学、风险管理和严格文件记录的系统工程,涵盖从设备确认到持续工艺监控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精心设计的验证方案和严谨的执行,可以充分证明所采用的灭菌工艺能够持续、稳定、可靠地达到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 10⁻⁶),为高质量无菌产品的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忽视或简化验证过程,会带来巨大的质量风险和法规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