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呼吸囊顺应性检测:原理、流程与临床意义
一、引言
急救呼吸囊(又称手动复苏气囊、球囊面罩通气装置)是院前急救、院内复苏及重症监护中最常用的通气工具之一,主要用于心肺复苏(CPR)、呼吸衰竭、麻醉诱导等场景,通过手动挤压提供正压通气,维持患者氧合与通气功能。其性能直接影响通气效果,而顺应性(Compliance)是评估呼吸囊机械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操作效率与患者的安全。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急救呼吸囊顺应性的定义、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为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的检测参考,保障急救设备的可靠性。
二、顺应性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一)定义
顺应性(C)是描述弹性体变形能力的物理量,对急救呼吸囊而言,指气囊在单位压力变化下的容积变化,公式为:
< data-sourcepos="null:null-null:null"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其中,< data-sourcepos="null:null-null:null"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二)临床意义
顺应性是影响呼吸囊通气效率的关键因素,其异常会直接导致以下问题:
- 顺应性过低(硬囊):
气囊弹性差,挤压时需要更大的力量(如医护人员手部力量)才能使气囊变形,导致操作疲劳;同时,过高的气道压力可能引发气压伤(如气胸、纵隔气肿),尤其对儿童、婴儿等气道脆弱人群风险更高。 - 顺应性过高(软囊):
气囊过于柔软,挤压时大部分气体滞留在气囊内(“无效腔”增大),实际输送至患者肺部的潮气量(VT)不足,导致通气不足(如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影响复苏效果。 - 顺应性不稳定:
材料老化、阀门故障或连接管堵塞可能导致顺应性随使用次数增加而下降,若未及时检测,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失效。
三、顺应性检测的准备工作
(一)检测设备
-
核心检测系统:
- 压力传感器:精度≥±1%,用于测量气囊内压力变化;
- 流量传感器:精度≥±2%,用于测量气囊输出的气体容积;
- 数据采集仪:同步记录压力与流量信号,计算容积变化(< data-sourcepos="null:null-null:null"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与压力变化(< data-sourcepos="null:null-null:null"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Δ V \Delta V >);Δ P \Delta P - 模拟肺:模拟人体气道阻力(R)与肺顺应性(C_L),需选择符合成人(C_L=50-100 mL/cmH₂O,R=5-15 cmH₂O/(L/s))、儿童(C_L=20-50 mL/cmH₂O,R=10-20 cmH₂O/(L/s))、婴儿(C_L=10-20 mL/cmH₂O,R=20-30 cmH₂O/(L/s))生理特征的型号。
-
辅助设备:
- 连接管路(符合ISO 5356-1标准,无泄漏);
- 气压源(可选,用于预充气);
- 温度计、湿度计(监测环境条件)。
(二)环境与预处理
- 环境要求:
检测应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40%-60%)下进行,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30℃),防止气囊材料(如PVC、硅胶)因热胀变形影响检测结果。 - 呼吸囊预处理:
- 新呼吸囊:充气至最大容积的80%,静置24小时,使材料应力释放,确保检测时性能稳定;
- 在用呼吸囊:清洁(按说明书要求消毒)、干燥后,充气检查有无泄漏(如用肥皂水涂抹接缝处,观察气泡),确认无泄漏后再进行检测。
四、顺应性检测流程
(一)连接与校准
- 设备连接:
按“呼吸囊→连接管→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模拟肺”的顺序连接,确保接口密封(无松动或漏气)。 - 传感器校准:
- 压力传感器:将其置于大气环境中,调零;用标准压力源(如汞柱血压计)施加5、10、20 cmH₂O压力,验证读数准确性;
- 流量传感器:用已知容积的注射器(如1000 mL)向传感器内注入气体,记录流量积分后的容积值,误差应<2%。
(二)参数设定
根据检测对象(成人/儿童/婴儿)选择模拟肺参数:
- 成人:C_L=50 mL/cmH₂O,R=10 cmH₂O/(L/s);
- 儿童:C_L=30 mL/cmH₂O,R=15 cmH₂O/(L/s);
- 婴儿:C_L=15 mL/cmH₂O,R=25 cmH₂O/(L/s)。
设定挤压频率:10-12次/分钟(成人)、12-20次/分钟(儿童/婴儿),符合《2020 AHA心肺复苏指南》要求。
(三)操作与数据记录
- 预挤压:
手动挤压呼吸囊3-5次,使气囊与管路内气体充分交换,消除死腔影响。 - 正式检测:
- 用均匀力量挤压气囊,使模拟肺达到目标潮气量(成人:400-600 mL;儿童:100-300 mL;婴儿:50-150 mL);
- 记录每次挤压的压力-容积曲线(图1),获取挤压过程中的最大压力(P_max)与对应的潮气量(VT);
- 重复检测5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计算顺应性
根据公式 < data-sourcepos="null:null-null:null"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五、结果分析与判定
(一)正常范围
根据《YY/T 0600.10-2008 麻醉和呼吸设备 圆锥接头 第10部分:呼吸囊和掩码》等标准,急救呼吸囊的顺应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人群 | 顺应性(mL/cmH₂O) |
---|---|
成人 | 150-300 |
儿童 | 80-150 |
婴儿 | 40-80 |
(二)异常结果分析
- 顺应性低于正常范围:
- 原因:气囊材料老化(如PVC变硬)、阀门卡顿(如呼气阀未完全打开)、连接管堵塞(如分泌物残留);
- 处理:更换老化部件、清洁阀门、疏通管路,重新检测。
- 顺应性高于正常范围:
- 原因:气囊材料过软(如硅胶过度拉伸)、模拟肺参数设置错误(如C_L过大);
- 处理:更换符合标准的气囊、重新设定模拟肺参数。
- 结果波动大(CV>10%):
- 原因:挤压力量不均匀、传感器校准误差、连接漏气;
- 处理:规范操作、重新校准传感器、检查密封。
六、检测标准与规范
急救呼吸囊的顺应性检测需遵循以下国际/国内标准:
- 国际标准:ISO 10651-4:2014《麻醉和呼吸设备 呼吸囊 第4部分:手动复苏囊》;
- 国内标准:YY/T 0600.10-2008《麻醉和呼吸设备 圆锥接头 第10部分:呼吸囊和掩码》、GB 8368-201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涉及连接管路要求)。
七、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一)检测前
- 确认呼吸囊无泄漏(可用压力保持试验:充气至20 cmH₂O,保持10秒,压力下降<2 cmH₂O为合格);
- 模拟肺应定期校准(如每6个月),确保C_L与R参数准确。
(二)检测中
- 挤压力量应均匀,避免突然用力(防止压力骤升);
- 记录每一次挤压的参数,避免遗漏异常值(如某次挤压压力过高)。
(三)检测后
- 清洁呼吸囊(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避免浸泡),干燥后装入透气袋;
- 存储于阴凉、干燥处(温度<30℃,湿度<70%),远离尖锐物体与化学试剂;
- 建立检测档案,记录检测日期、结果、操作人员,便于追溯。
(四)常见问题解答
- 问:为什么用模拟肺而不是直接连接患者?
答:模拟肺可标准化气道条件(C_L、R),避免患者个体差异(如哮喘、肺气肿)影响检测结果,确保重复性。 - 问:多久检测一次顺应性?
答:新呼吸囊启用前必须检测;在用呼吸囊每3-6个月检测一次(频繁使用的急救车设备可每月检测);出现气囊变形、漏气等情况时立即检测。
八、临床意义与总结
急救呼吸囊是“救命设备”,其顺应性直接关系到通气效率与患者安全。通过规范的顺应性检测,可及时发现气囊老化、阀门故障等问题,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因设备性能异常导致的通气失败。
医疗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呼吸囊管理流程:
- 采购时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查看合格证、检测报告);
- 定期开展顺应性检测(纳入设备维护计划);
-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正确使用、识别异常)。
总之,顺应性检测是急救呼吸囊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确保呼吸囊性能符合要求,才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
参考文献
202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ISO 10651-4:2014,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equipment - Breathing bags - Part 4: Manual resuscitators.
YY/T 0600.10-2008, 麻醉和呼吸设备 圆锥接头 第10部分:呼吸囊和掩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急救设备管理规范》(WS/T 648-2019).